乐成东门村监督员 写了3本治水日记 ■记者 刘荣燕 “施工河段淤泥堆场没设安全警示牌,危险河段没拉警戒线”、“河面杂草、垃圾很多”、“施工用电电线拉得不够高,施工方要采取整改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3台泥浆机施工,3把水枪冲洗河床,运垃圾 7车”……翻开一页页治水日记,其上写满了河道清淤的点点滴滴。 劝阻生产生活污染20余起 治水日记由蔡庆梁、董安友、金娥三人所写,他们是乐成街道乐濠河、中运河、东运河东门村段河道的监督员。东门村所辖的乐濠河段长556米,平均宽度17米,是条黑臭河,约需清理垃圾、淤泥1800方;中运河段长780米,平均宽度30米,带水作业需清理垃圾、淤泥约11500方;东运河段长933米,平均宽度25米,约需清理垃圾、淤泥9500方。10月份开始,三人或组队一起或轮流到这些河段义务监督,记录施工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协助解决问题。如今,他们已记录了3本治水日记,向街道、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十余条,处理问题十余次,协调部门、施工方等解决问题4起,劝阻生产生活污染20余起。 蔡庆梁是东门村的老党员,担任村干部30多年;董安友是该村老协会长,金娥是该村妇代会主任。他们对这几条河有着特殊的感情。“以前的河水清澈见底,我们小时候经常在河里玩耍。现在这几条河,尤其是乐濠河,真是成了名副其实的黑臭河。市民的生活污水直排河里,东塔公园附近摊贩多,逛公园的市民也多,大家垃圾随手就扔。”蔡庆梁、董安友、金娥3人深知,治水,人是根本,如果乱排乱扔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污染是永远无法根治的。治水事关每个人的利益,事关子孙后代的生存,每个市民都应是治水监督员。 近两个月来,他们带领村义务治水志愿者15人,走访490户居民,发放倡议书2500余份,发动大家一起参与“五水共治”。 经常起早摸黑到现场查看 治水,如何从源头上堵住生活污水对河道的污染是关键。今年,乐成街道建设东路、环城东路污水管道工程已建成,那么周边居民的排污口是否都已纳入?蔡庆梁3人和乐成街道相关部门的人员一起,一一查访排污情况,并做好登记,对于没有纳入的单位或个人,马上寻找单位负责人或房主,要求改进。 清淤期间,安全是监督员最为关心的问题。清淤施工24小时作业,因此,蔡庆梁、董安友、金娥等人经常起早摸黑到现场查看。11月6日中午,蔡庆梁在鸣阳桥附近施工现场发现水位升高,有一小段出现坍塌险情,于是他马上致电相关部门开陡门放水,水位下降后,吩咐工人建第二道加固坝,一直到当天20时许才建好,21时许他检查一番后才回家。“如果不及时加固,极易发生大面积的河坝坍塌。”蔡庆梁心有余悸。 监督是义务劳动,作为监督员的蔡庆梁觉得很自豪:“工程能不能通过验收,都由监督员说了算。”乐成街道将每段河道整治交给相关村居负责,各村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河村规民约,组建监督小组。各村清淤成效怎样,由乐成街道治水清淤监督委员会进行督查,委员会成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蔡庆梁也是其中一员。“监督委员会一周三次走访相关河道,每个村工程验收时,只有监督委员会的全部成员签字,才算通过。”蔡庆梁说。 交叉“火力”。 通讯员 郑炯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