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治水人物 zhishui ■记者 叶萌 通讯员 陈星芬 前天,柳市镇大漠村76岁的郑丰娒老人吃了早饭,又像往常一样,拿着他自制的铁网兜到村前河里捞垃圾。 “数十年前,全村人吃用都靠这条河,后来,河水不知不觉被污染了,看着怪心疼的。”郑丰娒老人说,他和村里另几名老人闲着也是闲着,有空大家就搭把手,将河面上飘浮的垃圾给捞起来清理掉。 大漠村村民对郑丰娒老人赞不绝口。据村民介绍,郑丰娒老人曾在外地经商多年。8年前,郑丰娒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当时,郑丰娒看到村前的河里长满了水葫芦,河面上漂浮着无数尼龙袋和生活垃圾,他觉得很痛心。 “河里有这么多水葫芦和生活垃圾,既破坏环境又影响排涝。”郑丰娒老人说,反正回家了也不忙,他就自己制作了一个打捞河面垃圾的工具——铁网兜,动员了本村的两位老人,一起义务清理河面上的水葫芦和垃圾。 一年后,郑丰娒老人就独自担负起清理河面的重担。由于水葫芦繁殖很快,郑丰娒老人每隔两三天就要清理一次,每次都要坚持打捞三四个小时。 村民说,这活是重体力活,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实属不易。他们经常看到郑丰娒老人捞河面上的漂浮垃圾时,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郑丰娒老人从来没有叫苦叫累。年复一年,他一直坚持捞了8年。 “你看郑阿公清理河道这么辛苦,你们再也不要往河里乱扔东西了。”村民们经常这样教育自家的孩子。 前天,郑丰娒老人又在河边拿着铁网兜打捞河面上的杂物。郑丰娒老人说,现在河面上漂浮的垃圾少多了,过去他每隔二三天就要清理河面一番,每次大约需花三四个小时,现在他每隔三四天清理一番河面垃圾,每次大约需一个多小时。 “大部分村民自觉不往河里扔垃圾了,这让我很欣慰。”郑丰娒老人说,这些年,他自制的很坚固的铁网兜都捞坏5个了。 “看到这河水又慢慢地变清了,我就感到很开心。”郑丰娒老人说,这些年,他就拿捞垃圾当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了。 76岁的柳市老人郑丰娒 8年义务打捞村前河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