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瀚 河面漂浮着各类生活垃圾,有零食的外包装,有废弃的饮料瓶,甚至还有打包好的一整袋垃圾……从104国道城东街道蛎灰窑段的公路桥上望去,看到的慎海横河是这么一副肮脏的样子。谁又能想到,就在不久前这段河道刚做过清淤,干净过几天。 乱扔行为导致河道遭殃 “刚清淤好的时候,河水还是能看的。”11月27日下午,环卫工人张格凯正在公路桥上保洁,他不时弯腰捡起地上的废弃物,一边忙着一边跟记者聊起近些时日河道的变化。老张自我介绍,老家在江苏,在乐清做了3年的环卫工人,近两年来这段公路桥以及周边道路是他的保洁“地盘”,路面和河道的脏乱情况他最清楚。 “既然做过清淤,河里哪来这么多垃圾?”记者问。 “看看这个。”老张扬了扬新捡起的一张废弃餐巾纸,说:“这条路上车子很多,很多人随手把垃圾从车窗扔出,落到路上,被风一吹,被过路的车子一压,很容易掉进河里。”老张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5时多至9时多,以及下午1点多至下班时间共两个时间段,就他所见,路面一天最脏的时候约摸是早上8时,许多人啃着早餐赶上班,随手把废弃的食物、包装物扔到路上。一时间,路上的垃圾到处都是,河道也跟着遭殃。 “当然啦,下午也好不到哪里去,早上清扫完的路面又会变回脏乱的模样。”老张估摸,每天仅收拾河边这段公路桥的垃圾,就能装满一辆垃圾清运车。 “不是我说你们,一些乐清人素质真的很差。”老张指着河边的垃圾筒说,河岸附近的一些住户比那些经过的路人也好不到哪去,他们图方便,不肯多走几步找垃圾筒,常常把垃圾直接扔到路上,日晒雨淋,被风一刮,结果全进了河道。 “我清扫的路段中,曾有一户人家每天把垃圾扔到路中间,还很难清理,一次我实在气不过,收了外包的垃圾袋,把里面那些揉成一团的食物残渣全堆到他们家门口,让他们自己也感受一下有多恶心。”说到这,老张得意一笑,称这叫恶人自有恶人磨,这家人以后还真不再随便把垃圾扔到路中间了。 要监督保卫清淤成果 告别老张,记者走进河边的一户人家,问:“清淤过的河道又变成这副模样,垃圾是不是村里人扔的?知道是什么原因么?” “没人会把垃圾扔河里,村里人肯定不会这么做。”在这户人家里,一名妇女忙不迭地否认,同时她也承认,是有一些人把家中的垃圾扔到河边的路上,可能被风吹进河中。 “附近有一所小学,早上一些上学的孩子吃完早餐,也可能会把垃圾扔在路上。”妇女又说。 从这名妇女的表述中,不难听出市民在“垃圾不落地”的行为文明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政府花了这么多钱,辛辛苦苦清好河道,市民不爱惜,又糟蹋成这个样子。治水不能只靠政府,我们呼吁市民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同参与保护身边的河流环境。”城东街道办事处主任叶小剑说,他们将以此为鉴,下一步积极发动各村老协以及妇女组织,监督保卫清淤后的河道,制止垃圾落地、垃圾入河等行为,通过老人、妇女等群体的示范带动,引导市民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清好的河道又被扔上垃圾 环卫工眼中的一些人:公共卫生素质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