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治水
3  4  
市民监督团走进现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市民监督团走进现场
2014-10-31

    市民监督团走进现场

    市民监督团成员来到胜利塘,了解泥浆堆藏情况。 记者 郑剑佩 摄

    现场一

    银溪:见识绞吸式清淤

    ■记者 郑瀚

    10月29日,市民监督团一行首先来到市区银溪云鲤路附近的河岸,查看此处的带水清淤情况。河道中央,机器隆隆作响,闻声望去,只见水面上停着两艘船只,其中一艘体积较大,浑身装载着钢铁机械。大船的船头,一只机械臂伸在河中。

    “这是在干什么?”

    “在河底绞吸淤泥。”

    “抬起来让我们看看。”应市民监督员要求,船上的工人操作机械臂缓缓抬出水面。及至机械臂末端即将露出,河水突然剧烈搅动起来,大家伸长脖子紧盯水面,只见一个巨大的绞刀盘架“嗡嗡”旋转着破水而出。

    “绞吸式清淤是先利用绞刀架把水底的泥石绞碎,混成泥浆,再通过绞刀后面的吸口把泥浆吸到船上的管道输送走。”一旁,清淤工程的项目经理见大家被绞刀吸引,忙不迭地介绍起绞吸式清淤的工作原理。接着,他指着船上连接机械臂的那根大钢管划了一下,指向船尾钢管入水的位置以及大船旁的另一艘船只,说:“泥浆里有一些垃圾,我们先把泥浆打到筛分船上,用滚筒装置将垃圾分离,再重新通过管道送到淤泥堆场。”

    “堆场在哪里?有多远?”“怎么保证有足够的压力把泥浆送走?”……市民监督员纷纷发问,也来到现场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五水共治”副总督察长程天青一一耐心回答。他介绍,淤泥堆场在胜利塘,输送淤泥到那里的管道有11公里,为了保障有足够的输送压力,每过3公里管道就设有一个加压泵。

    “看过,真正了解后,我才知道是这么回事,现在清淤的技术还真是先进。”市民监督团成员方晓敏说,在她印象里,清淤是需要将淤泥通过挖机、水枪等工具打到岸上,再通过运输车辆运走,绞吸式带水清淤这种一步到位的方式很独特,她不由感叹先进技术对清淤带来的便利。

    市民监督员柯福堂以前参加过对该段河道的清淤治理工作,他说:“1997年、2007年这里都做过清淤,当时使用的是一种带四个轮子的机器,清淤时轮子扎在淤泥里吃力,机器上的挖臂再将淤泥挖上岸。”通过对比,柯福堂认为当前的清淤技术更为先进,但他提出河底存在一些体积较大的建筑垃圾等,光靠绞吸恐怕难以筛分清理,这个问题相关部门以及清淤施工方需要重视,想办法解决。

    “因为在河底,淤泥到底清理到什么程度,谁都看不到。施工方保证说能清理百分之多少什么的,是自说自话,相关部门对这个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好的方法去界定、监督、验收,确保淤泥清理干净。”市民监督员周朝泉也在现场提出了意见。

    现场二

    胜利塘:百万方淤泥送到此

    ■记者 黄小双

    10月29日上午9时半许,偌大空旷的胜利塘北片围垦区内,芦苇结荡,不时有阵阵鹭丝鸟飞过,路边的黄色白色小花在风中摇曳。

    当市民监督团走近胜利塘北片围垦区内的淤泥消纳场时,一阵阵臭气传来,远处两条大钢管出口正不停地流出漆黑的泥水,慢慢沉积在周边,形成一大片泥泽。

    “这么臭?”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南门桥看到的清淤船,作业后的泥浆水流到这里来了。”市民监督团成员周庆城来这里几次,显然比其他成员更为了解,“这些淤泥都是有毒物质。现在我们是在还债,虽然成本很高,但是必须要治,治水需要我们全民参与。”

    “这条排泥管线专门连接到清淤河道。”施工方负责人冯鹰指着全是黑色淤泥的一大片消纳场说,“这里大约已有15万方淤泥,这个场地排满到一定的高程时,就要向旁边这几个场地排放。”

    大钢管出口的另一端,十来个工人正在埋设排污管道。“这淤泥有一定的淤积性,为使这个消纳场的淤泥平整排放,我们正在增设另一端排污口。”

    “金银溪到胜利塘北片围垦区内约有十公里,怎样才能将淤泥顺利地输到这里?”

    面对市民监督团成员周朝泉等人的疑问,冯鹰解释道:“许多人对挖泥船天天在河道里作业,却不见淤泥上岸,一直有疑问,前几天,市爱心话聊志愿者协会组织十多名会员特别跑到这里,看到河里清出的淤泥被送到此处后,大赞此项技术先进。为了使淤泥顺利到达这里,沿线的排泥管道每隔一段都增设了加压泵,最远可以将淤泥从25公里远的河道里直接排到这里。”

    据悉,我市6条百里骨干河道清淤将产生淤泥近200万方,加上各小河,3年内肯定超过200万方。其中,乐琯运河、虹桥东干河、金溪、银溪已进场清淤,将产生近125万方淤泥,这些淤泥基本上都是通过排泥管直接输送到胜利塘排放。

    据了解,河道清淤是“五水共治”中的重要环节,而淤泥的清理、处置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一旦处置不好,不仅会占用、污染土地,还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与水源的二次污染。经过考证,从金溪到乐琯运河采用绞吸式清淤,产生的淤泥将通过管道输送到胜利塘北片围垦区,相比水运更环保、经济。

    “这项技术太好了,本来我们担心,这么多淤泥要在哪里消纳,以前河泥是最好的肥料,现在河泥质量差,甚至有毒。刚刚听到介绍说,这些河泥运送到这里堆放,以后这里建房子,可以让这些淤泥自然沉到土中,也可以对这些淤泥进行二次利用,比如用淤泥生产多孔砖等变废为宝,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市民监督团成员方晓敏说,“河道治理做好截污纳管等治本工作,同时要做好宣传,让每位老百姓都树立保护河道人人有责的意识,并要让每位老百姓参与到治理当中。”

    现场三

    湖横:请村民参与监督治水

    ■记者 刘丽娟

    10月29日上午,市民监督团一行第三站来到了柳市湖横段古运河的清淤治理现场。

    横幅飞扬、彩旗飘飘, “全民治水,美化乐清”、“百日治淤”等标语展示着周边村民们的治水决心。峡门村、刘宅村、张瞿村、西东村、西西村五个村组成治水联盟,共同着手古运河的清淤治理。

    监督团成员在现场看到,河流被拦截成了两段,一段河水半满,一段则露出了河床,河床里布满了黑色的污泥,还有垃圾。

    “上面一段是已经治理好的,下边正在治理,通过高压水枪,将两边的污泥冲干净后,集中将污泥运走。河流治理一段,河水往下放一段。”五村清淤联盟主任、张瞿村党支部书记张碎强介绍,古运河湖横段清淤工程从10月12日开始,整个清淤工程计划在100天内完成,全长7.9公里。

    “这么多污泥要清理运走,以人工为主施工,工程进展速度会不会很慢?”市民监督团成员谷祥延问出了监督团许多成员的共同想法。

    对于这个担忧,张碎强显得较有把握,他说现在每天都有5个施工队在同时清淤。经过半个月左右的治理,已经完成了2公里的清淤任务,照此进度,按时完成没有问题。

    “指示牌、警示牌等都树起来了,围堰周围也已经加了网,这个清淤现场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看了古运河湖横段的清淤现场后谷祥延说。

    “清淤好后,你们接下去的工作怎么做?”市民监督团成员方晓敏问张碎强。

    “河水治理好后,接下去我们打算在河两岸种上树木绿化,修建小路,做成一个公园,方便村民们散步、休闲。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家愿意捐钱。希望政府、镇里也能补助一点,一起把这个公园建起来。”张碎强说。

    “你们几个村具体是怎么监督治水的?”有监督团成员问湖横社区党总支书记金振华。

    “我们五个村召集了各村老协会长、党员、村民代表等人组成监督委员会,每天分成5组分别对5个施工队进行监督,并要求监督人员做好监督日志,日志里一般都会记录工程的施工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以监督施工方及时改进。”金振华回答说。

    听了介绍,监督团成员周庆城说:“这个方法值得推广,每个村都应该设立一个环保监督委员会,让村民积极参与到监督治水、治河的过程中来。能更好地促进治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增强村民的保护河流意识。”

    看到河边还有一些排污水管,周庆城还建议,在清淤的同时,要加快截污纳管,使污水不再直排入河。对于发现有偷排的,大家要及时举报。

    接上排泥管。 记者 郑剑佩 摄

    水力冲挖土

    水力冲挖土机组:借水力作用来进行挖土、输土、填土,即水流经高压泵产生压力,通过水枪喷出一股密实的高速水柱,切割、粉碎土体,使之湿化、崩解,形成泥浆和泥块的混合,再由立式泥浆泵及输泥管输送到堆土场。

    链接

    Z

    hishui

    绞吸式挖泥船清淤示意图

    绞刀将水底泥石绞碎,混成泥浆,由吸头吸入

    排泥管

    滚筒分离泥浆、垃圾

    垃圾由履带送至垃圾清运船

    每三公里一个泵站加压输送泥浆

    胜利塘北片泥浆堆藏

    制图:程欧阳

    􀲢

    􀲢

    􀲢

    􀲢

    􀲢

    􀲢

    􀲢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治水 00002 市民监督团走进现场 2014-10-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