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厨师”石岳七 带上锅碗瓢盆做乡宴 我叫石岳七,今年45岁,柳市镇深河田垟人,做了20多年厨师了。 从小,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厨师。每天,长辈做菜的时候,我都会在旁边细心观察,询问做法,然后记在脑子里,睡觉前再仔细琢磨。 十五六岁的时候,我一有机会就做菜给父母吃,当然味道并不是那么理想,可是他们每次都吃得好开心,鼓励我继续努力。 母亲看到我这么喜欢做菜,就建议我去学烹饪。25岁那年,我去温州的一所厨师学校学了三年烹饪,学成后就在镇上的酒店当厨师。有了三年的酒店工作经验,2000年,我回村里当起了“土厨师”。 说起我们这一行,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过去,柳市人红白喜事都喜欢在自家举行,图个热闹。一般都是邻里互助,请村里几个厨艺高、口碑好的“土厨师”过来掌勺,连酒席用的桌椅都是找老人协会和邻居借的。那时的菜品以鸡、鸭、甲鱼、河鳗、河鱼为主,一桌酒席五六百块钱,我可以拿到50元的“劳务费”。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选择去酒店办酒席,我们面临着最强大的竞争。我和几名“土厨师”进行了整合,又请了一些洗碗工等打杂的人员,组成一支20多人的团队,还自备锅碗瓢盆、桌椅和帐篷,免去主人家的麻烦。价格上我们也比酒店实惠,质量上向酒店看齐。档次高一点的酒席一桌3000元左右,普通的有1000元到2000元的。一桌下来,减去食材、人工成本,能净赚100元。我们非常重视口碑,每次办酒席,菜品和餐具的卫生情况我都要亲自把关。一条龙服务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知名度,给参加酒席的人带来酒店式的服务,也能让客户给我们介绍更多客源。 我们这些“土厨师”当中,有的人自己开酒店,有的自己接生意。为了让自己烧出的菜肴毫不逊色于星级酒店,我们一有空就去就酒店学习,提高自己的厨艺。我们还会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及时了解柳市人的口味喜好变化,及时更新菜单。 现在乡村喜宴一般由四个凉菜拼盘,十个热菜组成。凉菜有鸭舌、目鱼干、海蜇头、虾干、牛肉、白斩鸡、樱桃、提子等。热菜中,柳市人钟情海鲜。野生黄鱼、龙虾、象拔蚌、鲍鱼、三文鱼、小米炖海参、辽参鸽蛋……都能彰显酒席档次。主食上汤面、炒粉干、汤圆也非常受欢迎。 作为“土厨师”,我的菜单里也增加了不少“土特产”。我的拿手好菜有两道,一道是秘制鱼头。做这道菜,对食材的挑选和蒸鱼头的时间非常讲究,调料也是秘制的。另一道是红烧牛尾巴,它是陕西传统名菜。做菜时,我非常注重配菜胡萝卜和冬笋的烹制。烹调胡萝卜时,不能加醋,以免胡萝卜素流失;炒冬笋的时候要控制好油温,否则不能使冬笋里熟外白。 20多年的厨师生涯,说不辛苦是不可能的。做厨师要耐得了高温和油烟,尤其是“土厨师”,我们临时搭建的露天“小厨房”,没有空调和油烟机,炎热的夏天,一桌酒席烧下来,我的厨师帽檐都会被汗水浸湿,衣服也早已湿透贴在身上。因为出汗多,我一天能喝5斤水。 回到家,家人总是会让我多休息。逢年过节更是忙绿,春节前后,我每天都要烧30多桌菜。经常忙到顾不上吃饭,更不要说和家人聚在一起吃酒、走亲戚。但是每次看到吃酒的人夸赞我做的菜好吃,我就觉得辛苦是值得的。 母亲总是和我说,三百六十行,有哪一行是轻松的?你那么喜欢做菜,无非是想看到吃菜的人脸上露出的微笑。如果你得到了这些,所有辛苦都值得,就应该坚持下去。母亲的话总能安慰我,给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妻子也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回到家总是能吃到她为我准备的一桌朴实又温馨的家常小菜。我常说她的厨艺了得,不是因为她做的菜有多美味,而是让我觉得很幸福。 我平时除了喜欢看美食书籍,上美食网站,还喜欢去菜场买菜。我也是吃货,经常会和朋友一起去不同的地方品尝美食。如果吃到一道非常美味的菜,我就会猜它用了什么调料和做法,然后回家仔细琢磨,反复练习。每次尝试做新菜的时候,妻子总是争着品尝第一口,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做厨师这一行身体很重要,所以我每天都会早起去爬山,爬到山顶的成就感让我对新的一天充满激情与希望。 ■董露露摄影报道 美丽柳市·我的 蒜蓉蒸龙虾 蒜香排骨 红扒大鲍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