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松 10月20日晚上,虹桥镇西街发生惊险的一幕。一名年轻的妈妈一边使劲拉着一辆白色的车子,一边不停地“啊啊”大叫,车子行驶了四五米,撞上另一辆小轿车后停了下来。原来,这是单独留在车内的叶女士5岁的儿子开动了汽车。(10月22日《乐清日报》) 这条新闻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去年3月发生在长春的一起悲剧,有家长把两个月大的婴儿独自留在车内,随后离开。结果歹徒连车带孩子一起盗走,并将孩子杀害。不法之徒固然可恨,被绳之以法也是咎由自取,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要是家长不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这样的悲剧是不会发生的。 长春这起盗车案婴儿遇害悲剧震惊了全国,没想到还是有家长不吸取教训,又做出了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连钥匙也不抽下的举动。要是来了偷车贼,孩子就危险了。同时孩子胡乱鼓捣车子,同样会发生危险。因此家长这么做实际上是把孩子置于了双重险境之中。结果“熊孩子”发动车子,引发了意外。这次侥幸没造成人员伤亡,可不会每次都这么幸运。希望这位家长能引以为戒,别再做出这样的危险举动了。 未成年人遭遇坠楼、火灾、触电、溺水、走失之类的险情乃至悲剧屡见不鲜,重创了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很多事故的发生看似纯属偶然,但背后家长往往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说起“熊孩子”,背后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熊家长”。如孩子年纪小,家里的阳台又没有安装防护网之类的安全设施,家长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发生意外或许也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而有些家长虽说把孩子带在身边,但心却没放在孩子身上,经常只顾着摆弄手机,并未留意孩子,这样同样很危险。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身体单薄、应急能力差、安全意识淡漠,因此需要有监护人来为他们提供保护。未成年人的家长尤其是父母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即便是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也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而意外发生后,就算是悔断肠,又还有何意义呢? 因此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家长应彻底打消侥幸心理,要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照看好孩子,让孩子远离险境,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为孩子撑起一把严严实实的保护伞,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意外发生。 (作者为媒体人) 巷议 “熊家长”何时能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