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办实 要看公众参与程度 ■徐剑锋 即日起至11月9日,我市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2015年为民办实事建议项目,以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选准实事项目,切实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10月21日《乐清日报》) 问政于民办实事,这一做法在我市已坚持多年,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值得肯定。 应该看到,围绕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满怀深情为群众谋利益,充满真情为群众解忧愁,一桩桩实事惠及百姓,一件件好事情暖百姓,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扬。但也不可否认,个别实事工程由于调查研究不深入、民意反映不充分而草率“上马”,出现了与实际相脱节、效果不尽如人意等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既然是“办好实事为人民”,那么与其一门心思“想”实事、作决策,不如广开言路听民意、集思广益纳民言。市委、市政府公开征集明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变“少数人说了算”为“人民群众说了算”,这不仅是群众路线在政府工作中的直接体现,也使得实事工程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可亲可信,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对每个市民特别是人大代表来讲,尤应体谅政府的良苦用心,紧紧围绕发展的难点、社会的焦点、民生的关注点,踊跃建言献策,积极参政议政。在此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民言民意进行认真梳理、筛选,立足客观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来研究并确定项目,从而使实事更符民意、更贴民心。 实事要办实,关键要看老百姓的参与程度。问政于民办实事的过程,就是一个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群策群力的过程。只有充分激发和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聚力“共为”,才能真正施好力、办成事,让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作者为公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