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执法检查 狠抓专项整治 自加压力完成“一打三整治” ■记者 王常权 通讯员 王官 昔日的“东海鱼仓”,如今出现“东海鱼荒”,面对如此严峻的渔业资源形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全省开展了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省委副书记、温州市主管局领导还专程来乐清指导工作,乐清市自加压力,严格按照省委、温州市委的决策部署,将浙南鱼仓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工作当做海上的“三改一拆”和海上的“五水共治”,确保强度不减弱、力度不放松、任务完成不打折扣。 10月16日下午,我市在清江镇浙江澳力船厂举行了“三无”船舶拆解现场会,第一批共20艘涉渔“三无”船舶被依法拆解。截止目前,乐清市主动登记上交的涉渔“三无”船舶共67艘,在拆解完“三无”船舶后,乐清市将立即着手第二批涉渔“三无”船舶的拆解工作,确保今年11月底提前完成省里下达的涉渔“三无”船舶拆解任务。 为贯彻落实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工作座谈会上省委王辉忠副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市在行动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9月份,成立了市“一打三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沿海镇街召开修复振兴浙南鱼仓暨“一打三整治”动员会议,研究部署具体工作,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与此同时,还印发和张贴了《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专项执法行动的通告》和《主动登记上交涉渔“三无”船舶困难补助政策宣传单》,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微信等宣传媒介,向市民特别是仍从事出海捕捞的渔民,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开展渔场修复振兴和“一打三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规定,表明党委政府的坚强决心,动员渔民主动登记上交涉渔“三无”船舶,配合政府开展整治工作,共同修复振兴浙南鱼仓。 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执法检查,狠抓专项整治。开展涉渔“三无”船舶打击。各镇街对辖区内的涉渔“三无”船舶进行登记并建立档案,目前我市尚有“三无”渔船120艘。有序推进“船证不符”渔船整治。“一打三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了11次渔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15人次,检查渔船25艘,对检查中发现的2艘“船证不符”渔船进行立案查处,对7艘渔船发放渔业身份识别标签。推进最小网目尺寸整治。根据《关于开展海洋捕捞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和禁用渔具专项执法行动的通告》,组织执法人员对网具生产点、销售点、港岸和海上进行执法检查,收缴了72顶禁用渔具。深入推进海洋环境污染整治。实施乐清湾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以西门岛红树林移植工程为重点,种植红树林面积400余亩,建设乐清湾贝类增殖放流基地207亩,投放缢蛏、彩虹明樱蛤、泥蚶共9408.49万颗,放流梭子蟹、鲻鱼、花鲢、红鲤鱼等苗种共计1587万尾,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 为了进一步推进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确保提前完成省里下达的“三无”船舶取缔拆解任务,力争“三年任务一年完成”,接下来,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将“一打三整治”工作纳入我市沿海镇街的目标考核责任制进行考核落实具体工作目标,倒逼工作机制,进行一月一考核、一排名,推进“一打三整治”工作全面开展,高效完成。 开展严打整治。海上巡查和陆上拆解结合,组织海事、边防等成员单位开展海上联合执法巡查,通过海陆联动方式,形成严打高压线,有效整治“三无”船舶。拆解现场会之后,特别是在10月20日主动登记上交“三无”船舶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快“三无”船舶取缔打击速度,力争11月底提前完成省里下达的“三无”船舶拆解任务。 在已经出台《乐清市主动登记上交涉渔“三无”船舶困难补助方案》的基础上,我市深入研究渔民转产转业的配套政策措施,为渔民转产转业和“一打三整治”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升能力水平。 图为挖掘机将待拆解的“三无”渔船拖上岸。 王常权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