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公平 ■叶檀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需要的是底线意识,既不突破公平的底线,也不突破效率的底线。 以传统制造企业作煽动性描述并不恰当,中国仍以传统经济为主体,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投资、传统制造业,都是传统经济的典型行业。我们没有办法绕过这一阶段,劳动力素质低下、对创新的制度保障不足,决定了绝大部分人将在传统行业中就业,而不是加入新兴的互联网创富大军。如樊纲先生所说,14亿人口,8亿劳动力,6亿是农民,农村远未实现现代经济,刘易斯拐点远未到来。考虑到中国农民工大都未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富士康式的大型“就业机器”,集培训、就业于一身,正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企业。这是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必要通道。 是不是要极端到实行血汗市场经济?甚至出现一些奴隶制的工厂,由工头押着工人工作;出现封建式工厂,在企业机构内部干同样的活,却因为不同的“编制”而享受天差地别的薪酬福利。截至10月7日,除山东外,30个省份均公布了两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达到162117人。这是执法部门的任务,必须严厉打击社会边缘地带的、突破所有规范的血汗工厂、权贵工厂,一个社会木桶的最低板块不能由这些奴隶社会穿越过来的人所决定,而应由基本的市场竞争规则决定,游戏规则就是同样的能力,基本相近的薪酬。 公平不是结果平等,而是起点平等。追求结果平等如樊纲先生所说,会陷入普遍的贫困,我们在文革时期已经有惨痛教训。起点平等是制度平等,而不是能力平等,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每个人能力不同,出生地域家庭不同,如巴菲特所说在美国富裕家庭出生的人有子宫红利,生下来含着金汤匙,与中国西部农村家庭出生的孩子不可同日而语。 社会现实没有办法改革,但强调起点平等十分必要,不管哪个阶层家庭出生的孩子都有畅通的上升通道,使各个阶层之间的流通更加顺畅。这是效率最高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公平与竞争的环境下,每个阶层以最大的精神展开竞争。 阶层固化现象仍然会出现。 英国格林纳达电视台从1964年开始迄今仍未结束的真人纪录片,每隔7年纪录13个人的生活,这部令人震惊的片子证明,优良的社会资源很难被分享。当年那几个上私立学校的7岁孩子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上了大学,其中一个晋升精英阶层,其他仍属中产阶级。而底层社会的孩子几乎难以改变命运。 从1963平权法案以来,美国禁止种族隔离,黑人拥有投票权,从法律意义上已经与白人平等,但要改变文化、环境区别,还需要极大的努力。面对族群贫困,政府不得不担负起技术培训、改善贫民居住条件等责任,以改善外部环境。基本的公平感是维持社会顺利运转的关键,以避免制造发展的敌人。 基本的公平感,加上鼓励个人奋斗、企业竞争的经济制度,是中国现阶段发展的要义。出现契约纠纷,法律可以起到保护底线公平作用,而后是平等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是培育城市中产收入阶层的根本,目前的户籍制度把农民推回农村,相当于把中国推回农业社会。 (作者为财经评论人。本文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