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如何出炉? 记者探秘数据背后的“生产流程” ■记者 刘丽娟 乐清的统计数据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市经济发展、社情民意?昨日,记者来到市统计局了解统计数据背后的“生产流程”。 网上直报 电脑生成 每月初是统计数据采集、上报最忙碌的几天,国庆长假一结束,第三季度的统计报表催报和数据审核工作就比较集中、紧张了。 施旭微是市统计局产业科科长,她除了其他工作以外,还要负责月度、季度和年度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报表。昨天上午,她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看看900家规上工业企业有没有及时上报。 “只有44%的企业上报,离国家统计局这个月关网的时间没几天了。”施旭微赶紧在“企业统计人员QQ群”里发信息催没上报的企业,并给每家企业统计人员发了一条手机短信。 “规上工业企业、限上批零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规上服务业、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地产企业等数据的采集,是由企业在网上直报,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的。所以,及时催报、数据审核是我们统计局专业人员的一项主要工作。”施旭微介绍。 在旁边的综合科,则主要通过采集全市各部门的数据,开展GDP核算、文化产业、劳动报酬、科技投入、人口监测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数据的评价和发布。 抽样调查 推算数据 在市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队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收集上来的调查对象9月份收支记账本数据输入电脑。 这些数据是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等数据的基础。 记者在调查对象上交的流水账本中看到,每日吃、穿、住、行、人情等每笔消费支出,以及工资等收入都记得非常详实。 “我市共有40个常住居民收支调查点,其中20个在城镇,20个在农村,共涉及400多户调查对象。”经济社会调查队副队长叶飞介绍,通过这些抽样数据的采集,最终推算出人均数据。 记者了解到,除常住居民收支情况采用抽样调查外,规模以下(限额以下)企业的一些统计数据,也是通过抽样调查产生的。 决策依据 服务公众 市统计局副局长赵顺招介绍,各类统计数据出炉后,市统计局就以各种形式向决策层和社会公众提供数据服务。 首先,在第一时间以短信和卡片形式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送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和全省17个经济强县(市、区)横向比较数据。同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利用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好统计分析,形成有价值、有深度的统计分析文章、统计专报和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为领导了解情况、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另外,每月还会向有关部门、镇街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统计数据。同时,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乐清统计信息网、“乐清统计”微博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主动公开信息。每年还编印一本《乐清统计年鉴》。 “平时,还会有一些企业在评优、评奖、征地的时候需要用到一些数据证明。我们也会积极提供服务。”赵顺招介绍,去年该局就开具了1500件次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