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
2
报纸编辑场所变迁
乐清日报的历史要上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5年9月1日,乐清报创刊。因县域经济基础薄弱,报业发展步履维艰,乐清报先后经历了1957年元旦的停刊、1958年5月1日的复刊以及1961年2月15日的再度停刊。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风起云涌,乐清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1994年9月,中共乐清市委采纳了各界有识之士的建议,筹划复刊乐清报,沉寂33年之久的乐清报犹如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浴火重生。2000年10月1日起,乐清报改出四版彩印对开报。
2001年1月1日,乐清报获国内统一刊号,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改出日报。现为对开瘦长型周六报。
2003年12月25日,经历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县市报的严格整顿后,乐清日报加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2006年6月6日,乐清日报开通数字报,紧随时代潮流、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乐清日报近年来积极探索全媒体运作模式,目前已经形成包含乐清日报、中国乐清网、乐清一周、今日柳市在内的“两报一刊一网”,另有乐清日报数字报、乐清手机报、乐清网络问效平台、路牌广告、阅报栏、乐网会客厅。
今年以来,乐清日报继续做大做强@乐清日报、“乐清发布”网络平台和中国乐清网微信,在社会化媒体领域持续发力,接连推出乐清一周、今日柳市、乐游网、乐报好生财、乐报教育等微信公众号,总粉丝量已超20万。
至此,乐清日报已从传统单一的纸质媒体,演变为融合报纸、刊物、网站、微博、微信、阅报栏、手机报、网络视频等多种传播形态的现代化全媒体矩阵。
乐清日报同时正建立实体产业矩阵,包括文化综合体、西铁CITY创意园、保利乐立方影院、路牌广告、阅报栏等。就是从单一媒体产品到文化服务产品线,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对象多样化,相互支撑,相互引流,实现融合发展。
社址:原乐清广播站
1955.9——1961.2
1955年9月1日,乐清报在乐清人民翻身作主人的喜庆气氛中创刊。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5名报人身兼数职,筚路篮缕,艰苦创业。图为首批乐清报人合影(摄于1957年)。右一为负责人周雪梅。
社址:南大街康乐巷1号
1994.6——1999.9
南大街老市府后门出口大楼上的二楼,为本报复刊后第一个办公地点。光阴荏苒,现在这里不复20年前的热闹,但老报人每每经过,脑海里可浮现出记者们来回穿梭的身影,隐约听见编辑们在386电脑键盘上的敲击声。街面墙壁上当时的“乐清报”三字招牌,还留有“乐清”二字。
社址:宁康东路168号
1999.9——2001.7
1999年,家业渐大的报社搬到了当时略显冷清的宁康东路,租下中国银行大楼。在这里,本报同仁与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小报改成了大报。除事业的腾飞外,至今印象深刻的还有简易篮球场上的奔跑,还有抗台时送来的饭菜,真香。
社址:乐成晨沐路318号
2001.7——2004.6
这里有环境优美的区位,乐清日报广告额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报纸质量不断提升。当然,员工也富起来了,瞧当时门口排着的一溜采访车,都是员工自己买的。
社址:宁康东路28号
2004.6——2008.1
这是个不确切的称呼,但毫无疑问处于乐清市区最繁华地带,回想起来只有一个感觉:闹!乐清日报此期间加盟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乐清日报有限公司成立,报社历史许多重要变革,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改版,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这里离某物美价廉的老酒楼颇近,打牙祭很方便。
社址:乐成伯乐东路557号
2008.1——
2008年2月27日,投资3800万元、占地9.45亩,总建筑面积13115平方米的乐清日报报业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乐清日报人从此再不受搬家之苦。安居才会乐业,近年来,本报事业蒸蒸日上,从传统单一的纸质媒体,向现代化全媒体矩阵、实体产业矩阵不断迈进。牛起来了,乐清报人!
报海弄潮 风雨兼程
小平房里编报纸
1
2
南大街的思念
3
宁康东路的过渡
4
双雁小区门楼
5
联华超市四楼
6
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报纸形态变化纪录
1955年9月1日,中共乐清县委机关报《乐清报》创刊,为五日刊
1994年9月1日,《乐清报》复刊试刊
1994年10月1日,《乐清报》正式出版
1995年1月1日起,《乐清报》改出周三四开四版报
1999年1月1日,《乐清报》由周三报改为周五报
1999年10月1日,《乐清报》扩为每期四开八版
2000年10月1日,《乐清报》改为对开四版彩色报
2001年1月1日,《乐清报》正式改为《乐清日报》,编入国内正式统一刊号,刊号为CN33—0103
2005年4月26日,《乐清日报》每周二、四、六由原来的4版改为8版
2006年9月25日,《乐清日报》首期瘦长型报出版
2009年9月1日,《乐清日报》每周出版日均改为8版
(资料图片)
文字整理、撰稿:张全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郑剑佩摄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 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