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柳风
3  4  
“带头大姐”林爱萍的舞林故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带头大姐”林爱萍的舞林故事
2014-10-01

    “带头大姐”林爱萍的舞林故事

    每个晴朗的夜晚,柳市镇政府广场上乐声悠扬、裙裾飞扬,交织出一片热闹景象。被视为中国大妈专利的广场舞,在这里是全民运动,无论男女老少,结束了白日的忙碌,总喜欢来到广场上,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你要是来到这里,向人打听:“长人在哪?”总会有人帮你在人群中找到:“就是她”。

    他们口中的“长人”叫林爱萍,乐清武术艺术院柳市广场舞分会会长,算是柳市广场舞的带头大姐。10年前,她从柳州回到柳市,将新鲜的广场舞带到广场上,让柳市的夜晚“动”了起来。

    把广场舞从柳州带到柳市

    林爱萍今年50多岁,1.7米的高个,衣着时髦,一头卷发,站在南方的女子中显得出挑。

    林爱萍的父亲热爱音乐。小时候,一家五口总围坐在一起,父亲拉二胡,她和姐姐、弟弟则在一旁随音乐唱唱跳跳。她对歌舞有着与生俱来的的热爱,从小就爱弹琴、跳舞,体育也是强项。从小学到初中,她一连当了8年的文艺委员。

    初中时,她还经常和同学们去岐头山,给官兵表演歌舞节目,拿着《毛主席语录》,在军营里唱《红梅赞》、《东方红》,这些都是学生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林爱萍出嫁后,随丈夫去了广西柳州做生意。1995年,她在柳州的广场上看到成群结队的人在热情似火地跳舞,与歌舞阔别已久的林爱萍激动不已,“感觉全身的细胞都活了。”她获知这群人跳的舞有个新鲜的名字“广场舞”,后来,她也成了其中一员。每天晚饭后,她都会跳上一两个小时,坚持9年,从未间断。

    2004年,林爱萍一家回到柳市。跟广场舞暂别后,她特别怀念在柳州的时光。一天晚上,邻居叫她去打麻将,她总是心不在焉,她提议:“不要打麻将了,我来教大家跳舞。”那时候柳市还没兴起广场舞,在林爱萍的带动下,邻居们尝了个鲜,爱上了这项运动。

    在上池村的道坦上跳了一段时间,为了避免扰民,她将阵地转移到刚落成不久的政府广场上。“最初,只有我们十几个人跳,广场舞的吸引力很强,跳舞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人专门从七里港、黄华等地开车而来。”林爱萍说,不过两年,柳市镇政府广场每天晚上都挤满了人,来迟了,只有站在旁边看人跳舞。

    奖杯、奖牌塞满一柜子

    2006年,林爱萍带领一批舞友加入了乐清市快乐武术艺术院,还专门成立了柳市广场舞分会。当时,入会的成员有100余人,有20多岁的小姑娘,也有60多岁的老年人。

    林爱萍不仅把广场舞带到了城区,还带进了村里。“我了解到很多偏远乡村的人跳舞的积极性很高,可是苦于没人带舞,没有设备。”林爱萍与协会里的优秀舞者一同入村,帮忙选场地,说服村民出钱购买设备,还教村民跳舞,“一支简单的舞,只要教两天,她们就会跳了。”林爱萍坚持将广场舞的种子播撒到象阳、黄华、七里港等各个社区、村居,几年下来,广场舞已经遍布柳市了。

    市民黄威是林爱萍的爱徒,她跟随林爱萍跳了近十年的广场舞。她说:“在林老师眼中,跳舞比什么都重要。偶尔一些朋友聚餐,一旦晚上6点,她就会匆匆赶去跳舞。”

    近年来,林爱萍带领协会成员参加了不下百场比赛。“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从青年组跳到了中年组。”如今,她家的一个柜子里塞满了奖杯、奖牌。

    “参加大型的比赛得耗不少功夫,一支舞往往要排上好几个月,每个舞者的动作都要标准,舞友之间的配合要协调。舞者的精神面貌也很要紧,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都要面带微笑。”林爱萍说,参加比赛时,舞友们都凑份子请专业老师来指导,有时候还要租场地训练,“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的舞队比我们条件要好得多,由专业老师来指导后,进步很大,与大城市的舞队比赛也不觉得心中没底。”林爱萍说,去年,她还出资2万多元用于10场比赛的开销,为协会拿回了5个大奖。

    刷新跳舞旧观念

    当年,在一些人的观念里,会将跳广场舞与“不正经的事”挂钩。林爱萍跟笔者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位姐妹喜欢跳广场舞,她老公的意见很大,深怕姐妹会被其他男舞友“跳”走,总会与姐妹争吵,一天晚上,姐妹的老公尾随她来到广场上,与姐妹跳舞的是一群妇女,他终于解开了心结,不再反对姐妹跳舞了。

    如今,柳市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变,广场舞的队伍越跳越大。

    每晚跳广场舞是74岁周阿婆的必修课,她算是年龄最大的舞友。周阿婆告诉笔者,她是后西人,吃完晚上后,总爱去广场上溜达,以前看到别人跳舞,自己跃跃欲试,可又因为年长,怕人说闲话。“‘长人’看到我,就叫我一起跳,还一步一步教我。”周阿婆对林爱萍赞不绝口:“她真好,很尊重我们老人家。”

    林爱萍的学徒有老人家,还有特殊人士。今年33岁的阿强小时候发烧,落下了走路摇摇晃晃的病根,他还不会说话。6年前,林爱萍就留意到阿强,他总是跟在母亲身旁,看别人跳舞。林爱萍就去主动邀请阿强加入舞队,阿强的妈妈很惊讶:“我天天带他出门,就是怕他被社会孤立,过得太孤单,你们非但没有用异样眼光看待他,还邀请他一同跳舞,我很感激。”一段时间下来,林爱萍发现阿强很有天赋,一支舞只要学两三遍就会跳了。“6年下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阿强走姿和常人无异,还成了队里的骨干,教人跳舞。”

    已过50岁的林爱萍深感自己的记忆力不大如前,好在她已经培养出一批年轻有活力的主力。“我在家学会了,去教她们,再由她们去广场上领舞。”尽管已很少领舞了,但她仍然每天都去跳舞,她说自己难以割舍广场上的这群舞友。 ■林黛妃文/摄

    林爱萍还会弹琴。

    奖杯、奖牌塞满一柜子。

    林爱萍与舞友在一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柳风 00015 “带头大姐”林爱萍的舞林故事 2014-1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