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乐清地名之上 乐青年读书会和清风书社举办本土地名文化讲座 讲座现场。梁琳 摄 本报讯(记者 郑露露)黄坦洞地名的由来是什么?石门潭和蒲溪及大荆镇的地名是如何形成的?8月27日晚,“乐青年”读书会和清风书社邀请乐清日报副总编杨坚,在乐清日报大楼书吧作“行走在乐清地名之上”的讲座,与70多位书友探究乐清本地地名的由来,讲述地名背后的历史和传奇故事。 “很多人写这三个字时,总会疑惑到底是黄坛洞还是黄檀洞抑或是黄坦洞?”杨坚从乐清方言里的同音不同义、语义上的区别等方面解释了黄坦洞的正确写法,并与书友一起分享了黄坦洞村名来历与乐清道教的发展关系。讲座中,杨坚从石门潭的生成讲到其之于大荆镇的意义,讲土墩塘村的村名由来,并引经据典讲述了多个传说和故事,来介绍乐清其他地名的由来和历史,让书友们受益匪浅。 讲座后的沙龙活动,围绕“我喜欢的书(电影)”这一主题,书友们一起分享了日常生活中读到的好书、看过的好电影,交流感受和心得。 “乐青年”读书会由乐清日报社、乐清市国税局、农业银行乐清支行等单位的团委(团支部)于2011年联合成立;清风书社则于2013年,由市财税局成立。这两个读书会都是团市委的青年活动品牌,倡导“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成立至今,多次举办座谈会、读书讲座、电影欣赏、户外阅读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广大青年朋友创造一个信息共享、持续交流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