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议 S hiping ■王冬敏 8月24日晚,虹桥镇女青年林某在微博上看到一则兼职刷信誉广告,林某加了对方QQ。对方让林某每天支付一定的订单,每支付一个订单将给予5%的佣金。林某打开链接后发现是一个需要支付的订单。对方表示,到时会连同佣金一起退还给她。林某信以为真,在24日与25日,林某用支付宝代对方支付了6个订单共计7776元。随后,对方消失了。(8月28日《乐清日报》) 刷信誉,这是一种什么职业?我上网百度了一下,竟然还真有些网站在“召唤”网友加盟刷信誉。林姓女子的被骗是一回事,而网上刷信誉真的能赚到钱,也是客观存在的。 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病态的职业。刷信誉被骗,充其量是上家吃了下家的黑吃黑欺诈。被骗了,参与者看上去貌似弱者,痛说骗子无良;但若果真刷信誉能获得报酬,参与者就是作恶者。出卖自己的点赞权力,蒙骗消费者,扰乱电商市场,刷信誉者比商家更可怕。因为,既然其可为这一家店刷,必然,在利诱之下,也会为另一些店家刷信誉。 网上对刷信誉的基本定义是:可以有效地提升店铺信誉、淘宝搜索权重、商品搜索排名,进而达到提升销售额的目标。刷信誉造成不公平竞争,属于淘宝官方明令禁止的行为,违者将被降权、扣分乃至封店铺。 电商是个市场新业态,不是所有的监管都能跑赢欺诈行为。在这个问题上,一是淘宝本身的监管可能有漏洞,二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介入可能还处于真空状态,这牵涉商家消费者及淘宝三方,要搞清监管属地都要先费一番大力气。 商家当然要自律,但利益之下,很难保证自律不会变成自吹自擂。作为商家不当得利的合谋者,在替商家刷信誉的同时,自己或亲朋可能又是另一些商品的消费者。按照刷信誉的逻辑链,刷信誉者及亲朋皆有可能成为商业欺诈的受害者。除非,他们不在网上购物。 微信圈的商品及服务集点赞,也是同一个道理。总有人为没有亲自尝试过的服务及使用过的商品,轻易在朋友圈点赞与推广。一不小心,点赞者可能会沦为商业欺诈的工具。 刷信誉被骗,对于参与者本人及社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将会提醒她自己及更多的人,不要去与非正当得利合谋,算计别人。交一次学费,心疼破财之余,最好能换回失落的良知。 (作者为本报记者) 漫画 黄嵘 刷信誉,这是一种什么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