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走不了路
昨日上午,周贤会侧躺在床上,左手轻点击鼠标上网,浏览国内外的新闻。今年21岁的他,骨瘦如柴,体重仅25公斤,下半身几乎没有肉,蜷缩成一团。
周贤会是大荆桐阳村人,由于老家房屋破败,出行不便,目前与家人住在温岭市大溪镇水坦村。周贤会得的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与“渐冻人”一样,此病致残率高,且不可治愈,被称为“渐冰人”。
如今,周贤会只有双手能轻轻地动。与哥哥周贤会一样,13岁的弟弟周赠赠得的也是这种病。由于病情轻,周赠赠还能坐在板凳上,双手能动,只是走不了路,只能靠板凳慢慢地前移。
据周贤会的母亲周桂花说,贤会3岁时还能够走路,只是走得没有其他小朋友快。8岁时,他走路时常摔倒,爬不起来,这时她才知道孩子得了病。
“爸妈知道我有病,可家里穷,没有去医院治病。”11岁开始,周贤会再也走不了路,只能坐在儿童车上朝前挪动。17岁后,周贤会瘫倒在床上,再也起不来。
后来,弟弟周赠赠也出现跟哥哥同样的症状,同样在十多岁时走不了路。2009年,周桂花曾带兄弟两人前往沈阳看病,医生确诊两人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医疗费用高昂,并且治愈希望渺茫,两人只能回家,放弃治疗。
疑是遗传所致
因为这个病,痛苦的不只是两兄弟,还有他们的父母。父亲在附近一家水泵厂每天做十几个小时的苦工,赚不到百元工资。母亲周桂花在家照顾两兄弟,做起鞋子缝纫的零碎工,每天从7时一直工作到22时,靠微薄收入维持家庭开支。“周赠赠还好,坐在椅子上能帮助我剪剪鞋垫。”周桂花说,“周贤会就没办法帮助我。”
去年,乐清市残联工作人员来到周家,帮助添置了一些无障碍设施,卫生间也重新装修成无障碍卫生间,即便如此,两兄弟如厕,还得全靠周桂花才能完成。由于周贤会在床上不能翻身,每隔两三个小时,周桂花就要为他翻身。“有时候凌晨实在不想起床,但没办法,总不能看着儿子透不过气。”周桂花心疼地说。
今年上半年,周贤会病情加重,胸闷透不过气,两次送往医院急救,这让一家人雪上加霜。“那时候缺医疗费啊,好在有好心人帮忙,渡过了难关。”周桂花说。
可是,周赠赠的病情也逐渐加重,半米不到的床,他也爬不上去了。“估计再过几年,他就要跟哥哥一样躺在床上了,我们的日子就更难了。”周桂花说。
“由于我的上辈人曾得过这种病,孩子爸爸经常为此埋怨我,而且还打过我。”周桂花说,在这个家庭她一肚子委屈,很想自己一走了之。“但是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没有我他们没办法活下去。”周桂花念叨着。
“我多希望有人能告诉我,孩子们还有救。”周桂花说,她希望这一天不会来得太晚。
拓展兴趣活下去
“这种病相当于绝症中的绝症,网上说最多寿命不到30岁。”周贤会笑着说,“其实对于将来的人生,无论是好是坏,我只能慢慢等待那一天到来。”
每天醒来,乐观的周贤会会打开电视,或打开电脑,看看科教片,学习一些知识技术,或关心一下这个世界。
周贤会还掌握一项修手机的技术,他熟知智能手机内部的所有零件。无论是出现什么故障的手机,经过周贤会的一番调试,总能被修好。“村里人知道他会修手机后,都将手机送到这里来让他看看。”周桂花说,“有些如拆装手机等困难的操作,他就指挥弟弟完成,就跟军师一样。”
周贤会还喜欢上微博,聊微信。他的微博名为“周贤会”,发布自己对国内国际事件的点评。“我现在的心情,是依托对各方面的探索兴趣来保持的。”周贤会说,他通过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让自己能够活下去。
网络上冰桶挑战活动声势越来越大,喜欢上网的周贤会也经常关注这个活动。“无论如何,网络上多了有关我们的报道,这是好事。”
面对大众对“渐冻人”的捐款,周贤会认为,直接帮扶渐冻人意义不大。“我更希望这笔捐款能够让科学家加大这方面的科研力度,如人体器官、肌肉和人体组织再生等,研制出对抗这种病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周贤会说,“这样对我们帮助才更大。”
周贤会曾经在QQ上跟一个女孩聊天,自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问他:“你怨不怨父母?”“我说不怨,因为天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周贤会说,希望能加强生育检查,避免有基因缺陷的宝宝诞生在这个世界上,遭受痛苦。
[链接][C][hengshi]
“渐冻人”和“渐冰人”
“渐冻人”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渐冻人”的特征是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细胞(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化,由于没有神经刺激,肌肉将逐渐萎缩退化,表现为肌肉逐渐无力以至瘫痪,以及说话、吞咽和呼吸功能减退,直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又被叫做“渐冰人”,是一种原发横纹肌的遗传性疾病。由肌肉细胞基因的毛病直接造成肌肉本身病变,运动神经元(神经细胞)无病。随着年龄增长,患者肌肉逐渐萎缩,使行动能力渐渐消失直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患者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自己由于心肌衰竭而死亡。
两种病症都与遗传和基因缺陷有关,均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让患者的四肢如同被慢慢冻结般,神志清醒地逼视自己逐渐动不了,直到死亡。
渐冻症患者,其发病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四。
大荆有两兄弟都是“渐冰人”
全身从下到上慢慢被“冰”住 直至瘫痪
兄弟俩生活都靠母亲照顾。刘言勇 摄
■记者 程遥
冰桶挑战活动让“渐冻人”走入公众视野。“渐冻人”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的俗称。在我市,也有类似“渐冻人”的患者,他们的自理能力因病逐渐被“冻”住,全身瘫痪、无法动弹、不能言语,直至死亡。大荆人周贤会就是其中一员,他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长达7年之久,他的弟弟也逐渐走上这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