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沉湎于网络游戏,也不局限于念书充电,更不会终日泡家里避暑——暑期打工成了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柳市有三名大学生分别体验了一把实习记者、店员、服务生等打工生活,不一样的经历让他们的暑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另外他们还有了收入。
三名柳市大学生的打工日记
我的暑假我做主
郑圆缘:南沙岙村人,20岁,嘉兴学院大一学生
打工单位:圣比萨堡
都说90后怕吃苦,我可不这么认为。高中时期,我就想着暑期打工来磨练自己,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将梦想变为现实。这个大一暑假,我决定来一种不一样的过法。
我跟父母提及暑期打工的想法,他们欣然同意。放假后,我开始走街串巷找工作。起先,我想体验下文员生活。我记得老师告诉过我们,满大街都在招聘文员,可我发现,连文员都不好找,招聘公司一听我来做暑期工,直摇头。
一连几次碰壁,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方向,决定先去餐厅洗洗碗端端盘。眼下,服务业遭用工荒,餐厅的工作还算比较好找,好几家都要我,但我跟有打工经历的同学商量,最终我选择在柳市圣比萨堡披萨店打工。
7月30日,我正式开始打工生涯。在我的概念里,服务员的工作不过就是端盘点菜,可辛苦程度远超想像。服务员生存法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随叫随到,工作时基本都得站着、走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服务员,很多规矩都得按时间来计算,比如:在顾客进店后的5秒钟内,我得主动去招呼他们;在顾客入座3分钟内,我得为他们点单,一切工作都不能拖沓。
第一天上班,我在餐厅里站了一整天,还要围着顾客转,一天下来,对于极少动手做家务的我来说,已经虚脱了。
这个店里的服务员分中班和晚班,晚班则要上到凌晨1点。平时,我睡觉比较早,轮到上晚班的时候,我经常困得不行,硬是自我打气扛下来。
对于顾客来说,除了菜品口感外,餐厅的环境卫生是最重要,所以我会提起十二分精神去清理桌上的头发丝和指纹印,对于要求高的顾客来说,再小的问题都会破坏他们的用餐心情,而这样很可能让餐厅失去回头客。尽管我和同事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顾客满意,但还是会碰到傲慢的客人,那时我的自尊心告诉我要伸张自己的权益,但我的工作责任心则提醒我换位思考,如果我是顾客,我希望餐厅给我提供什么服务。
闲暇时,我会透过餐厅的玻璃窗看窗外的风景,街头人来车往,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着,很多人的脸上写满了焦躁,记得一次,我看到一名孩子在窗外吹泡泡,越来越多的泡泡飞舞着,多美啊!那天的心情舒展了很多。
我在圣比萨堡待了半个月。8月15日,我顺利领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过去,我常听人说,工作后才知道生活多么不容易,短短半个月的体验,让我对职场有了全新的认识。无论将来在社会中扮演怎么样的角色,都要有一颗宽厚待人、处变不惊的心待人。
郑冰茹:长虹村人,21岁,浙大城市学院大二学生
实习单位:《今日柳市》编辑部
今年暑假,我在乐清日报社《今日柳市》编辑部实习。虽然在学校学了两年的专业知识,然而涉足记者这一行却深深地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的性格很内向,实习前一天,我紧张得睡不着。记得第一天来到报社大楼时,我在心里默念了了很多遍新闻五要素,暗示自己:记者不就是采访和写作嘛,没什么可怕的,要淡定!
敲开办公室的门后,报社的记者、编辑老师们拿了一叠的报纸让我阅读,给我讲解了《今日柳市》的运作流程。当天,我在办公室看了一天的报纸和媒介评论书籍,而报社的老师们却在外出采访、打电话、采写。
实习期间,老师们经常带我外出采访,还让我写稿,并给予点评,这段时间,我的写作水平进步得很快。
听老师们说起,眼下正处于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很多媒体都在探索创新盈利模式,听到这些话,我的心怦怦跳,学校完全没教过这些内容,有一种黑云压顶的感觉。
7月中旬,《今日柳市》编辑部推出了预售奉化水蜜桃的活动,老师们去了水蜜桃种植地实地探线,然后做出策划推广方案,再在线上线下接受订单、确认订单,最终将近4000斤水蜜桃顺利送到读者手中。这个活动前后经历了半个月,每个环节都要保证做到最好,我在活动中打打杂已经累趴下了,何况负责策划、衔接的老师们。我逐渐体会到作为一名新时代报人的艰辛。未来,这个行业将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试水融合的特殊时期,而学校学的很多东西只能说为从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还远远不能适应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
在实习期间,我与老师合作发表了8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生活,是对我两年大学生活的一次大考,考出了知识结构的足与不足。通过这次实习,我开始初步明确未来主攻和辅攻的方向,我还给自己列了个计划表,下学期要逐条攻克。
李国淼:薛宅村人,22岁,浙江工商大学大三学生
打工单位:广东一家五金工厂
我做过不少暑期兼职工作,曾当过家教,也上街发过传单,还在咖啡厅当过服务员。这个暑假我同样不想宅在家里避暑。下半年,就要上大四了,我希望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暑假能过得更充实。经我妈提议,我决定去亲戚家的五金厂帮忙。
五金厂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放假没两天,我就奔赴广东。长那么大,进厂当工人还是第一回,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疲惫不堪的模样,虽然有些担忧,但我还是提起精神迎接挑战。
一直觉得我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但进厂第一天,我就被一名工人认出是学生。很快,我与这位面相老实的青年工人成为了朋友。我喊他小陈,小陈27岁,在厂里工作了3年。
小陈带我熟悉了厂里的环境后,便开始给我分派工作。我的工作比较杂,负责的事情挺多的,包括封装模具、搬运货物、看店等。空闲时,我会跟着师傅,学习怎样加工模具。以上的工作,除了帮亲戚看店,其他都属于累活。
五金厂里的每个人都很忙,事情多时,晚上都要加班,我常常站在小陈旁上,看他怎么操作机器做模具,有一次他问我:“你们大学生,平时学那么多科目,难道生活中要用到高等数学吗?”我一时答不上来,沉默了好一阵后,他笑着说:“逗你玩的,我没上过大学才故意呛你。”
我虽是来实习的,但我干的活不比其他工人少,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加工模具的时候最辛苦,如果遇到交货的日子,我们会没日没夜地工作,不仅要加快速度,还要保证质量。
忙碌而繁琐的工作让我有些挫伤,就连最简单的装货封箱工作都让我犯难。一次,我和工人们一起封装货物,我学着他们的样子,把模具装入箱子,再用包装带把箱子绑好,可到核查点货时,我发现箱子货物少装了一列,我不得不当着其他工人的面,将货物一件件拿出,然后重新装箱。虽然没人责怪我,但我觉得很没面子。我忽然很沮丧,我们学了那么多文化知识,可用到工作里的却几乎没有,由于长期缺乏手工锻炼,我连最简单的装配工作都难以漂亮地完成。
小陈看出到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大学生,慢慢学,将来你还有好多东西要学到的。”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静下来时,我倒觉得小陈的话有道理,社会是座深奥的大学,我需要认真耐心地去学习。
我在五金厂待了一个多月,8月初,我从广州回到了柳市家中。这三十多天里,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愈发地感受到生活不易,对课堂也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在学校里,我要认真汲取理论素养,这能教会我解决问题的思路,好比一棵树的树干,至于枝叶,只有我们在实践中,一张张地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