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一片新天地 柳市上半年拆违23.2万㎡,完成全年计划60% 污染空气的厂房被拆了,污水横流的出租房被拆了,臭气熏天的垃圾收购站被拆了,违法占地的庙宇被拆了……今年柳市镇全年计划拆违39万㎡,截至7月底,已拆违23.2万㎡,完成全年计划的60%。 拆违是老百姓热议的话题,柳市综合执法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拆违,有人叫好,有人反对。“柳市是乐清的工业强镇,违章建筑大部分是小微企业,有些企业主的厂房是违章建筑,既要保护小微企业,又要拆除违建,这给拆违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针对利益冲突,柳市镇综合执法中队在拆违过程中,坚持依法拆违,重点拆除污染作坊、工厂,沿河、沿路、沿山棚屋等人民群众反应激烈的违建对象。 6月底,一位四板桥村民多次打电话举报村中一重污染企业。执法中队执法三科科长卢永乐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一家铸造企业,4000㎡的厂区被围墙圈起,其间有座高高的烟囱,白天不敢明目张胆地排污,在夜里生产、排污,产生的噪音、废水、废气扰民10余年,村民深受其害。“现场的气味非常刺鼻,整个工厂黑漆漆的一片,里面的工人都是残疾人,即便是见惯了污染企业,也被里面的脏乱程度震惊了。”通过调查,执法中队三科对该工厂下发了拆违通知书。 由于村民不敢实名举报,向村民征求意见时没人敢说,企业主非常顽固,起初根本无法沟通。通过2个多星期登门宣传,耐心开导教育,企业主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同意拆除。7月底,该违建已拆除近半,8月初至中旬将全部拆除。拆除过程中,村民无不拍手称赞。 重拳拆除污染企业 最大违建群已拆除完毕 6月底,柳市最大的违建群——苏吕村违建厂房群全部拆除。这里将建设起一个标准化的工业区,成为柳市五大小微工业园区之一。 柳市综合执法中队执法二科科长张亦文介绍,此处违建群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为9.3万㎡,其间共有30多家作坊、工厂,以生产配电箱为主,生产工艺落后,结构杂乱无章,存在着不少安全和消防隐患。今年3月份,挨家挨户下发拆违通知书,经过3个多月的攻坚战,这个柳市最大的违建群总算拆除了。 由于时间紧迫,该工业区不少企业提交申请报告,要求延缓拆违,执法中队根据实际情况,批准了部分企业的申请。3月底,该违建群只拆除了1万多㎡,不到总面积的20%。 5月1日,执法中队联合供电部门对该区域变压器进行拆除,以此断电。没想到部分企业又悄悄地购买了发电机。执法中队多次与业主约谈,邀请业主、村委干部开协调会。于此同时,不少“钉子户”打出维权横幅,抵触情绪强烈。执法中队积极联系其亲属,征得其子女的理解,一起做思想工作,讲清违章搭建的危害与影响,使他们心服口服。 万事开头难,拆违工作自西向东延展开来,西部拆除了以后,整个区域的拆违就打开了局面,东部的拆违就顺利了很多。 刚柔并济化解拆违拆违矛盾 前州村河边有一处1000多㎡的喷塑企业,常年向河中排放废水,破坏了河水质量,被列入了拆违企业。柳市执法中队执法一科科长叶琼上门做了五六次思想工作,不想,为了保护厂房,该业主找了多方关系,企图给叶琼“施压”。面对这一尴尬情境,叶琼对“中间人”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助手”,劝服企业主拆除了违章建筑。 “在拆违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强烈的反抗,受到过侮辱甚至打骂。”叶琼说,应对这种情况,他们首先要确保各方安全,千方百计化解抵触。 除了拆除违建,执法中队还帮助一些确实条件成熟并有经济贡献的企业取得合法地位,促使其自行拆除违建。前垟洞村有一家老旧的包装企业,占地面积达9000多㎡,由于没有规划许可证,工程安全质量隐患等问题,成为了违建企业。考虑到这家企业并没有危害环境,经济效益好,在劝说业主拆除老厂房、棚屋的同时,叶琼又积极联系住建部门,帮助企业办好规划许可证,并引导其建设消防通道,重建标准厂房,使企业合法化。想到自己能够“名正言顺”地盖起新厂房,该业主欣然同意拆除旧厂房,于7月底完成拆除。 在加大拆除违建的同时,同步推进现场的整理和美化。据了解,柳黄路三里一带拆除的违章棚屋,将打造成一条200米的绿化带,后街沿河,河坎、河坝的建设正在推进中,东风村一块10亩的厂房,将打造成一座美丽怡人的公园,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林黛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