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玩手机 比酒驾更危险 ■郑益和 李雨诺 开车时接听电话、发微信、刷微博等行为,说到底这是安全意识的淡薄。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开车玩手机,可能会使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引发交通事故。开车发微信,刷微博比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更多,危险性更大。 开车打手机现象比比皆是 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只手把方向盘,一只手玩手机”的司机,“家人电话不能不接”“做生意,每个电话都很重要”“放慢车速打电话没啥影响”是笔者得到的最具普遍的答案,他们大多对此危险行为不以为然。 家住市区的陈先生告诉笔者,前不久他驾车与前方车辆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原因就是前方车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打电话,造成车辆突然减速。 “前两天我乘长途车从上海回来,途中司机的手机响了,他旁若无人地接起电话,在高速公路上把车开得七扭八拐,乘客都提心吊胆的。”刘小姐讲述的亲身经历,着实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8月25日上午,笔者在市区街道随机采访了几名司机,“知道开车打电话不安全,但手机一响又忍不住不接,总担心有急事找。”在某保险公司上班的陈先生说,“因为别人打电话过来并不知道我在开车,不接觉得没有礼貌。” 也有不少市民把开车打手机不当回事情。“接个电话不会有事,出事的人都是新手。”老梁是某快递公司的送货员,开了快20年的摩托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不得不争分夺秒地电话通知客户接货,且自信地认为“没事”。 开车发微信比打电话更危险 “很多人都有侥幸心理,觉得反正自己车开得不快,打电话根本没啥问题,只不过伸手拿个手机罢了。”据交警介绍,大多数人都觉得事故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且很多人只知道开车时打电话危险,却不知道,开车发微信、刷微博更危险。 “开车时刷微博、发微信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从而引发追尾等交通事故。”交警解释,与拨打、接听电话时手持手机不同,发微博、微信或者短信息时,需要驾驶员低下头来甚至注视手机屏幕。 交警用数据介绍了车祸的危害,当车辆分别按时速20公里、60公里行驶的话,1秒钟就要跑5.6米和16.7米,司机从低头再到抬头,最快也要花费一两秒钟,当发现前方有情况时,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02秒,照此算下来,车辆要行驶出5到10米的距离,这个距离基本上属于盲人驾驶。如果其间发生点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研究机构曾对开车时的分神动作所增加的车祸风险有过量化研究。他们对驾驶中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等行为对17-24岁驾驶人的影响,做了一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酒驾导致司机反应速度延迟13%,吸毒导致延迟21%,而发短信则会延迟37%,使职业司机出事风险增加23倍,发短信导致汽车突然转向驶离车道的可能性是吸毒的两倍。“从这个研究角度,开车使用手机会比酒驾、吸毒后驾车的危险性更大。”交警如是说。 开车时玩手机如何处罚 昨日,笔者就开车玩手机一事咨询交警,交警部门表示,我国法律对开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扣2分,罚款50元。对在驾车过程中,发微信、刷微博之类玩手机的行为与上述的处罚一样。而对驾驶人使用无需手持的车载电话、手机耳机或者免提功能进行通话且不影响安全的,不认定为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违法行为。 这名交警补充说,之前就有一位女司机就因开车发微信,撞上了马路上的水泥隔离墩,造成其脸部、手部受伤。“开车时要看路并判断周边情况,要求驾驶员注意力比平时更集中。如果打电话、玩手机,驾驶员的反应就会迟缓,遇紧急情况可能出现操作不当,还可能偏离正常行驶路线,致使发生车祸的风险加倍。” 交警提醒广大司机朋友,开车时有需要接听或回复的讯息,把车停靠路边再回复,为了自己及他人的安全,要做到文明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