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绍德 日前,市民刘女士向本报新闻热线61116222反映,市区乐湖路与华兴路交叉路口附近的停车位上,好几辆看似已经报废的车辆长期停放,一直没人管,不仅影响市容,还占据了此处有限的停车位。(8月22日《乐清日报》)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城市中的道路越来越拥堵,停车位也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在一些新建住宅小区里,更可用“一位难求”来形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一些小区的免费停车场及部分道路旁边,总有一些“无主”的“僵尸车”长期在那里停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停车场和道路资源,还影响了市容环境卫生,并带来诸多事故隐患,成了相关管理部门及市民们的一块“心病”。 “僵尸车”大都是一些接近或已到报废期限的车辆,之所以废而不报被抛弃在停车场或路边,对经济利益的考量是主因。一方面,超低的回收价格无法吸引车主的兴趣;另一方面,车辆报废时,车主需要到车管所办理机动车注销业务,而一些车辆违法次数较多,处理违法行动的成本远高于车辆的回收价格。而从管理的角度说,“僵尸车”的主人无从寻找,也是一个难题。交警、社区、城管、小区物管等似乎都与“僵尸车”管理搭上一点边儿,但是谁都有不去管理的“借口”。 所以,“僵尸车”治理,还必须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所谓的“堵”,即政府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加大对地方执法力度的监管,严格控制好报废车辆非法流通渠道和乱停放问题;“疏”就是通过财政补贴来提高报废车回收价格乃至回收率。现在虽说很多地方基本上也采取这两种办法,可是效果不彰,这并不是因为方法不正确,而是“堵”和“疏”的力度都有所欠缺。 以“疏”为例,在美国,对于报废车政府给予高达每辆4000美元的补贴价,以此鼓励车主将报废车送进正规的回收拆解企业。如果我们也能这样大幅度提高报废车的补贴价,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把报废车辆长期停放在小区道路、停车位上,眼睁睁地看着它白白烂掉。 (作者为时评人) 治理“僵尸车” 需提高报废车回收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