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漳社区:全民治河 全民护河 ■郑益和 文/摄 前天上午,记者来到北白象镇西漳社区樟湾河畔,对河道治理情况进行了回访。记者发现,目前河道黑臭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社区书记蒋旭伦介绍,目前护岸工程已进行设计,而后再开展沿岸绿化美化工作。 黑臭河大变脸 樟湾河长360米,平均河宽11米,去年,作为北白象镇7条黑臭河之首的樟湾河经过一系列整治后,逐步恢复昔日的容颜。村民黄某说,“樟湾河曾是北白象镇人民的饮用水源,近年因为沿岸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排放,成了一处流不动、移不动的泥潭。泥潭中夹杂塑料、泡面袋等各种生活垃圾,恶臭阵阵。”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樟湾河沿岸建起樟湾工业区,10余家企业落户于此。铝箔厂、拉丝厂等和两岸住户排污一直未纳入截污纳管范围,所有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直排河里。 去年,镇、社区、村花大力气整治樟湾河,施工人员老陈回忆,第一步是清淤工作,“我们先在河上游用铲子挖淤泥,捞起塑料、木棍、酒瓶等固体垃圾,随后用泥浆泵抽水清淤。河上游的淤泥,因为太阳曝晒,表面龟裂,黑色污水从间隙中淌过;河下游,是清淤后留下的一潭黑水。那种臭味令人作呕。”与其他河流清淤不同, 樟湾河的淤泥沉淀了几十年,里面有沙发、床板、塑料袋、玻璃瓶等,无法用泥浆泵直接抽取,只能一铲一铲地挖,工期也从原先的20余天延长到50天,共清理了淤泥7000余立方米。 随后,岸边开始了拆违工作。“社区、村干部都是一个一个多次沟通,最后做通各企业主的思想工作,我们提前发放拆违通知书,经过3、4次拆违行动,这些岸上的污染源彻底清除。”为巩固成果,樟湾河附近的企业和住户实施了截污纳管,社区的保洁队每周定时清理河上的垃圾。“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治理过程中,沿河10余家企业也积极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我5万你1万,他们赞助资金达30余万元,沿河宾馆为清淤人员午休提供床铺并代为保管财物,大家出资出力出主意,要把樟湾河治理好。” 护河队在行动 前天上午9时,在张家湾村,村民老王戴着遮阳帽,拎一个环保袋,沿着门前河,开始护河巡查。在河边绿化带上,一堆黑色的废泡沫显得异常刺眼,老王赶紧上前两步查看,随即向周边居民询问垃圾来源。此时,一位30来岁的居民,拿着一个大蛇皮袋,看老王准备俯身清理垃圾,一边说:“不好意思”,一边抢上前去清理起垃圾。“村里洁净的环境,全靠大家一起自觉去维护,以后请不要再在河岸倒垃圾。”说完话,老王又继续在河道边“巡视”。“为配合‘五水共治’村里组建了护河队,党员和群众很积极。”张家湾村负责人介绍,平时他们以巡查为主,每到河面漂浮的垃圾多了后,大家会一起下河清理,因此,张家湾的河道一直保持的不错。据介绍,西漳社区有10个村和1个居委会,不少村子都组建了护河队,护河队成员有普通群众也有党员干部或村两委成员,他们平时或监督或宣传让“全民治河”的理念传入千家万户,深入每个村民心中。 河道保洁月月有考核 “我们通过排查摸底,梳理出各种河道10余条,并对各河道保洁进行监督考核,考核资金根据深化方案进行拨付。”西漳社区负责人介绍,之前,河道保洁工作存在“踢皮球”现象,从而导致一部分流域的河道卫生存在“脏乱差”现象。现在,引入了考核机制,彻底解决了“踢皮球”现象。 据介绍,西漳社区的河道每月有3次大清理,平时各河道每周有2次保洁,每月中旬,社区通过巡查,对因工作不主动、措施不落实、对公众举报受理不及时等导致整治工作严重滞后、整治成效公众意见较大的,实行追责问责。 整治后 整治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