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在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家庭?日前,由市妇联举办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在柳市镇正式启动,通过组织推荐、自荐等,不少家庭纷纷加入到评选中来。通过逐一走访、核查等方式,柳市镇妇联从所有报名参评的家庭中选出26户“最美家庭”,于上半年将他们推荐到市妇联。经市妇联评定,王慈英、夏才千、郑再丽三家获选乐清市“最美家庭”,朱碎青、李旭静、包秀丽三家获选乐清市“最美家庭提名”。
户主:王慈英
地址:柳市镇岐头二村
推荐类别:爱心家庭
户主:夏才千
工作单位:乐清市好西好真空电器有限公司
推荐类别:爱心家庭
户主姓名:郑再丽
住址:柳市镇柳翁花园
推荐类别:优教家庭
户主姓名:朱碎青
住址:柳市镇汤东村
推荐类别:绿色家庭
户主姓名:李旭静
住址:柳市镇翔金新村
推荐类别:书香家庭
户主姓名:刘顺平
住址:柳市环城东路
推荐类别:书香爱心家庭
柳市“最美家庭”评选结果揭晓
家庭事迹:27年来,她坚持为战士们义务理发,风雨无阻;逢年过节,从不忘为战士们送去关爱。王慈英的拥军活动源自1987年,部队对军人仪表要求高,请过很多理发师都不尽人意,经营理发店的王慈英得知后,义务为他们理发。她背着工具箱,踩着几百级石阶爬上山。时间久了,不管老兵新兵,王慈英对每个人的发型都了如指掌,还能叫出每一位官兵的名字。可是王慈英右腿却患上了骨质增生,时常疼痛刺骨。
除了理发,部队官兵的生活也是王慈英的牵挂。新兵入伍,她会上山探望;战士长冻疮了,她就连夜织手套,帮他们驱寒;老兵退伍,她必到连队与他们共话前程、互诉离情,并送上自编的拖鞋以作留念。端午节,她亲手包好粽子送到部队;中秋节,买好月饼陪官兵一起赏月;春节更是带全家人一起看望官兵,与官兵聊聊家常。
如今,55岁的王慈英爬山并不轻松,10年前,她将给部队理发的担子交给了职称为高级美发师的大儿子朱王雷,虽然儿子的美发店开在地团,但从小深受母亲教诲,朱王雷把这份军民鱼水情默默地传承了下去,成了部队的“首席高级理发师”。
家庭事迹: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活情趣的和谐家庭,父母都是教师,儿子是一名高中学生。在他们家老房子的门口,贴着对联“大鹏展翅祥云路,骏马奔驰浩荡春”,出自儿子之手,门上方贴着父亲写的横批“马上乐”。
家中的摆设简单,客厅两个角落放着室内锻炼用的自行车和仰卧起坐运动器械;书房里满架书籍,仿古书桌,透出浓浓的书香气息和学习氛围;儿子的卧室里放着一套架子鼓,已使用了七八年;临窗的一张麻将桌,被改成了练字台。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只要有共同时间,一家人就去运动或旅游。儿子倪奔在乐清公立学校读高二,热爱篮球,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坚持篮球运动。还喜欢书法(曾获市书法现场一等奖,省兰亭奖)、架子鼓(曾获温州市第二届打击乐大赛少年组冠军和2013“雁荡山”杯第五届全国鼓手大赛华东赛区预备青年组冠军)等。父亲倪志刚喜欢书法、阅读、看电影和教育研究;父亲和母亲分别是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两人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社会调研活动,认真履行代表委员职责。
家庭事迹:李旭静是柳市一中的教师,和丈夫林其曾因书结缘,现家中藏书千余册,教育文献、诗词散文、经典史学、财经理论、儿童漫画皆有所藏。
李旭静和其先生皆为书迷,他们下班后或周末休息时,大多数的情况是各人自捧一册,沉浸其中,自娱自乐。看书读报已成为他们家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书本成了他们家最宝贵的财产。她和丈夫读的书,多是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当然,也有应对职场需求的必修之课。
儿子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受到熏陶,也是个小书迷,啃书300余册。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她就给他买了许多图书,他看不懂就读给他听,里面的图片和故事常常让他入迷。儿子上小学后,为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李旭静又为他选择了一些适合孩子年龄段阅读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华成语故事》等等。丰富的书籍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增加了孩子的自信,也使他对阅读有了更多心得体会,在校期间,手抄报、识字报制作、作文比赛等屡有获奖。
家庭事迹:夏才千一家酷爱养花种草,每逢闲暇,便在自家庭院、门前、屋后、路旁等闲置空地栽满花草,整个庭院看上去俨然就是一个小花园。优美整洁的环境饱含着一家人的心血,他们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堆积物及卫生死角,保持居室、庭院整洁;房屋周围及阴沟无暴露垃圾、无污物;实行垃圾分类投放,落实庭院整治“门前三包”责任制。
他们还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配合社区开展相关工作。热心公益事业,对社会上的贫困家庭能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去年,夏才千的儿子把同校同学柳市镇一中九(7)班柯茜茜同学患了白血病的消息带回了家里,柯茜茜因患白血病,需要输多次血小板,而能与之配型的血小板却供应不足。夏才千从2004年就开始捐献血小板,有10余次捐献血小板的经历,获知消息后,当下赶赴医院,与柯茜茜成功配型,为她捐献了血小板。
家庭事迹:朱碎青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仅因为他为人和善,乐于助人,还因为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自觉维护公共环境。
生活中,他总是坚持自己种植蔬菜。周围的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劳力又费心,他说:“这样可以让家人吃到真正绿色新鲜的蔬菜,同时又可以使空气更加清新,让我们身边增加点绿色,辛苦点也值得!”他经常把当季成熟的蔬菜分给周围的邻居和亲友。在他的影响下,周围的很多人开始自己动手种植蔬菜。
他们家里的厨房和厕所都安装了节水龙头,大厅里使用节能灯,他要求家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坚决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并且时时提醒身边的人,向别人宣传节能环保知识。
他热心村庄绿化,积极倡导村民建造绿色村庄,为改善汤东村的村容村貌做出了不少贡献。他主动承担了街道两旁花木的养护工作,坚持给花木浇水施肥;为了保持街道卫生,他还主动承担了清扫街道的工作,勤勤恳恳,毫无半句怨言。
家庭事迹:三年前包秀丽将上千件法派西服捐出义卖,义卖所得全部用于做慈善,这让很多人记住了柳市环城东路有这样一位热心慈善的人。别人不知道的是,包女士家里还有一位人称“醉素颠张”的本土书法大师刘顺平。
刘顺平10多岁就写毛笔字,家里纸不够用,他就在家售的蚊香卷纸上写,成为当地流传至今的故事。14岁时,他就在前市街写春联了。
刘顺平潜心读书练字,为人处事低调,近年来,他的书法作品屡见《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中日书法作品汇观》、《中国书法》、《中国书画研究》、《书法导报》、《美术报》等专业类报刊,多部书法作品相继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等国内图书馆、博物馆收藏。
1984年柳川书画院成立,刘顺平成为其中一员。那段时间他每天学习,书法作品渐渐成熟起来,一眼就可以看出一副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1988年,刘顺平获得了温州市首届青年书法大赛一等奖。
■林黛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