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南海青 愿在缝缝补补中度过一生 我叫南海青,今年51岁,柳市前西垟人,是一名裁缝。 舒适的面料,漂亮的衣裳,是每个爱美女性的追求,我也不例外。打小,我就对服装感兴趣,看到漂亮的衣服,我都会痴痴盯着看。那时候家里的几个毛线球,是我最种爱的玩具。母亲在客厅里织毛衣,我就坐在旁边看得入神,幻想着能有一双像母亲那样灵巧的手,用几片布料,一把剪刀,一团线球,在手里变幻出一件件美丽的衣服。 出于对剪裁的热爱,高中毕业后,我去温州向一名裁缝师傅学习了两年多的手艺,回来后便在柳市商城开了家裁缝店,帮人做衣服、改衣服。裁缝的工作,就是对衣裳的裁剪和缝制,但是要让衣服能和顾客的身形尺寸、相貌、气质相得益彰,那真要花上一番功夫。一件衣服的裁制,不仅关系裁缝的手艺和对机器的操作能力,还考验裁缝对衣服的理解和审美。 从21岁开裁缝店起,我经营这门手艺已经有20多年了。尽管中途和丈夫一起去外地做过生意,可回到柳市后,我还是继续开裁缝店。裁缝工作的难易,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定的。需求高的,要一天才能改好一件衣服。改动不多的,比如补扣子、衣服开线……一天我就能修补好几十件。店里的生意一年四季都不错,到了冬天,为貂毛大衣补貂毛的生意多了起来,这也是店里的主打业务。如果貂毛大衣保存不善,放在潮湿的地方,容易长细菌,蚕食掉实质是蛋白质的貂毛,在大衣上形成一块块掉毛的疙瘩,很不雅观。我的任务便是用针线和缝纫机,根据貂毛的颜色和种类,重新为大衣补上一块块新的貂毛。不仅要外观看起来跟新的一样,摸起来也要平滑、无疙瘩。 裁缝的工作压力并不小,讲究细致耐心。要将衣裳修改到最合适,长点或短点、肥点或细点都不行,如果不合身,客人会再来找你。有些客人的衣裳比较名贵,针线活更要细心。别以为来店里裁衣裳的都是年轻小姑娘,我的顾客从20岁到60岁,男性女性都有。男顾客经常来改西装,一些从国外带过来的西装,衣服的肩膀太宽,袖子太长,穿起来不合身,那便需要我动手为顾客量体裁衣了。 做裁缝很容易结交好友,因为衣服永远是女人最热衷的话题,朋友们经常会与我讨论关于衣服的事情。很多好友经常找我修改不合身的衣裳:“阿青,这条半身裙太长了,你帮我改改。”“这羽绒服肩膀太窄了,阿青,你帮我改宽点。”我都欣然答应,利用业余的时间帮她们缝缝补补。除了裁剪,我还会设计、制作衣服,有时候朋友买到漂亮的面料,也会来找我做衣服。 剪刀、针线、缝纫机,可谓是我掌中宝。不仅店里有这几样东西,我在家里也摆了一套。在家也常常对着缝纫机,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我这个人,除了缝缝衣裳,没有其他的业余爱好,不爱唱歌,不爱跳舞,也很少看电视。儿子都说我:“妈,你真土,整天就知道对着缝纫机。”对此我也同意,除了裁制衣服,我好像真不知道做点别的。 脚踏缝纫机,双手顺着机器不断地前进后退。细细想来,缝纫,是我一天,也是我一生做的最多的事情,充满了美好的回忆。等我老了干不动了,我还会坐在缝纫机前度过安静的晚年时光。 过去,总有学徒来找我学习裁缝学艺,但到了现在,学艺的人越来越少,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去做销售、学经营、学机械,学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学手艺并不辛苦,当裁缝乐趣颇多,我外甥女两周岁的时候,我亲手做了一件花衣裳给她,看到她穿上后漂亮的模样,我感到欣慰和满足。 ■陈梅 黄渊凯 摄影报道 美丽柳市·我的 南海青正在缝补一件羊毛衫。黄渊凯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