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食堂 协办 掌勺厨师:新聚丰圆大酒店厨师长郑宗靠 材料:金银花、龟苓膏、南瓜 做法:将南瓜、龟苓膏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与金银花凉茶熬,熬至南瓜略熟即可。 7月上旬,全国残疾人羽毛球公开赛在贵阳市护理学院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8名优秀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员参加角逐。羽毛球运动员黄喜宝顽强拼搏,与队友合作获得该赛事听力组混双的亚军,他还与另一队友共同获得听力组男双亚军,此外,还夺得男单第五名,为浙江省争得了荣誉。 黄喜宝是柳市人,今年26岁,家住湖西村菜场旁。虽然自幼患有先天性聋哑,但是凭借对羽毛球技艺的执着,让他获得了满满一大箱的奖牌,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比赛结束后,黄喜宝休假回到了柳市家中。上周,记者与他面对面,“讨论”他与羽毛球的故事。 用汗水换来一箱奖牌 感谢成长路上的热心人 羽毛球 在他无声的世界里飞舞 奖牌和掌声不断涌来,黄喜宝却很淡定。他认定未来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 黄喜宝的父亲黄炳辉向记者描述了儿子的训练场面,与健全人运动员训练不同,黄喜宝与队员的操练显得很“安静”,除了击球声,鞋底摩擦地胶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在一般人看来,聋哑人四肢健全、视力无碍,打羽毛球有何困难?但行内人知道,困难重重。“我听不见击球声音,无法判断什么样的动作带来什么效果,就像敲一面锣,如果不知道使多大劲能出多大声,敲哪个地方最响亮,自然不知该怎么敲,这对专注力、视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技术问题都要进行专业的训练才能攻克。”黄喜宝说,省队的学习更加系统,训练条件很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感觉到自己的技术明显提高了,自信心更足了。 不久前结束的全国残疾人羽毛球公开赛上,黄喜宝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他却在采访本上写道:“我没有沉浸在欢乐里,还是不甘心啊!我想在明年的残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记者留意到,放在凳子上的黑色背包里有一把羽毛球拍。“我放假在家没闲着,隔天就去北白象狼羽俱乐部练球。” 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初见黄喜宝,给人的感觉星味十足。他手臂上的一组英文字母纹身十分惹眼,他给记者打了几个手势作解释,见记者看不明白,黄喜宝拿起笔在采访本上解释这组纹身的寓意为“灿烂人生”,他用笔“讲述”了他与羽毛球的故事。 黄喜宝在温州聋哑学校念书时,能吃苦耐劳,且在体育方面有出色的表现,让体育老师相中。“老师让我参加温州市运动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羽毛球,在老师的指导下,那段时间,我进步很快,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黄喜宝“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让他与羽毛球擦出了火花,他埋头于训练场,炽热的汗水让他收获了很多奖牌, 结束九年一贯制教育后,黄喜宝经团市委、市残联以及体育部门的帮助,进入宁波体校边学习边练球。随后,他来到了浙江省体育技术职业学院羽毛球队参加特训,备战2011年残运会,并获混双和男单两项铜牌;2012年的聋奥会选拔赛,夺取了混双和男单第二名;去年他还代表中国残疾人代表团参加了保加利亚国际残运会。 在邻里眼中,黄喜宝从小就很懂事,他知道自己“与众不同”,所以比其他人多了一份刻苦、勤奋。对于儿子取得的成绩,黄炳辉直言“太不容易了,特别要感谢成长路上遇到的热心人。” “小时候,我父亲经常骑摩托车载着我去乐成求学,很多‘高手’见我好学,出手指点。我可是有很多师傅的。”黄喜宝打趣“说”,“我能顺利进入宁波体校学习,市残联的工作人员,以及当时在团市委工作的许克给了我很多指导,在我的成长路上遇到了太多热心人了,过往的点点滴滴,我们一家人都铭记在心上。” 黄喜宝得知《今日柳市》在全市范围内发行,便想借此机向曾经帮助他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羽毛球爱好者们,以及义务提供训练场地的北白象狼羽俱乐部的负责人道声谢。 “参加比赛固然要争金夺银,但我希望儿子能在生活上树立信心,更希望社会能给予他这样的特殊孩子更多的信任,给予宽松的就业环境,肯定他们的社会价值。”黄炳辉说,相比而言,黄喜宝比小时候要自信很多,爱好也更广泛了,他爱摄影,爱画画,还经常独自外出旅游,这让黄炳辉感到欣慰。 “与人沟通的主要方式是书写,外出基本没什么障碍。”黄喜宝独自去过四川、贵州、北京等地旅游,未来他还要去更多地方。 ■冯晓明 (感谢叶泉女士提供新闻线索,奖励50元。) 黄喜宝(左二)站在今年7月的全国残疾人羽毛球公开赛的领奖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