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赉仪 清秀的五官,素面朝天,一袭墨绿休闲连衣裙,上周四,记者见到了我市著名越剧演员周妙利。生活中的周妙利是一个朴素淡然的人,但演出中的她却是一个要求严苛的人。 有人说周妙利是为越剧而生的,30集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尤三姐”,4集越剧电视连续剧《洗马桥》中的“肖月英”,越剧现代戏《一夜新娘》中的“文青君” ……入行23年来,周妙利塑造出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角色,获得了戏曲爱好者和专家的好评。 十五岁入行 “哥哥姐姐很爱越剧,我自打记事起就会唱越剧,小时候村里的越剧演出我每场必到。”周妙利出生在宁海县一个戏迷家庭,在家人的熏陶下,她从小就对越剧十分痴迷。 1991年,那场与越剧的邂逅让周妙利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年,年仅15岁的周妙利陪朋友报考宁海越剧团。站在招考学员考场上,俊俏的周妙利让考官们印象深刻。于是便叫她上前试唱。一张口,周妙利清亮的嗓音让在场的人为之一振。考官又问她:“小姑娘,还会什么?”周妙利灵机一动,在地上连续翻了四五个跟斗,动作灵敏,轻巧利落。就这样她征服了考官,进入剧团当起随团学员,从此走上了越剧之路。1996年,她所在的宁海越剧团计划转型,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来到乐清越剧团,这一呆就是18年。 直练到失声 2002年上半年,周妙利同时接到了越剧《一夜新娘》的排练和央视四集电视连续剧《洗马桥》的拍摄两项任务,那几个月周妙利连轴转,轮流奔波于剧组和剧团之间。每天早上4、5点,她得早早起床化妆,直到午夜后1、2点才收工。由于过度疲劳,她最珍爱的嗓子唱哑了,当时省戏曲节演出又迫在眉睫。为了顺利演出,周妙利只能靠吃药暂时维持嗓子。在省戏曲节演出结束第二天,她就失声了,到医院一查竟是声带增厚。经过很长时间调养才能说话。 除了累到失声外,为了热爱的越剧,周妙利做过更“疯狂”的事。2006年5月1日,周妙利即将成为母亲,但预产期到了,宝宝却丝毫没有要出来的意思。这下周妙利急坏了,不是因为宝宝,而是因为演出。因为当年10月,团里将派她参加首届中国越剧百年艺术节,宝宝预产期推迟的话,她可能会失去这次梦寐以求的演出机会。 “剖腹产提前生宝宝。”周妙利做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决定。宝宝出生3个多月后,周妙利就回到单位开始紧张的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次艺术节中,周妙利凭《杨贵妃后传》中的杨贵妃一角,荣获全国十佳新秀。 “曾经有朋友说我傻,演越剧又赚不了什么钱,还曾有人邀我一起做生意,但我就是喜欢唱戏,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周妙利笑着说,她特别喜欢站在台上的感觉,即便台下既辛苦又清贫,但只要舞台灯光一亮,戏服一穿,就感觉特别好。 穿小鞋上场 最近,周妙利刚刚排练好越剧《章纶》,又赶赴温州排演瓯剧版《橘子红了》。 “我唱的一直是小旦,在这个新戏里饰演大娘,是个老旦。第一天排练时,瓯剧里的念白我一句都听不懂。”周妙利笑称,这次跨剧种的演出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这难不倒周妙利,她拿到剧本后日夜背诵,反复听瓯剧团演员事先为她录好的念白和唱腔,从唱词到唱腔逐一地抠。两天后她再到温州排练时,已能将唱词倒背如流,演得有模有样。导演对她刮目相看,笑称一个瓯剧演员拿到剧本3个月还背不下唱词。 “对演戏我要求很高,丝毫细节都不放过,力求完美。”周妙利说,新戏中她饰演的大娘是个穿小脚鞋的人,她就在家踮着脚走路,努力练习翘功,可不管怎么练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她自找“麻烦”,主动给导演打电话,建议让她穿上小脚鞋演出,效果更真实。导演听后很高兴,肯定了她的建议,决定让她穿小脚鞋上场。 “以前的成绩只是一种铺垫,我要不断挑战自己,通过其他剧种的演出学习,增加自己的艺术养分。”周妙利就是这么一个认真的人,认真对待每一场戏,力求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自己热爱的事业。 23年为越剧“痴狂” ——记我市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周妙利 人物简介:周妙利,国家一级演员,1977年出生,浙江宁海人,乐清越剧团当家花旦。曾荣获浙江省第七届、第九届戏剧节“青年优秀表演奖”、“表演奖”;温州市首届青年演(奏)员大奖赛“一等奖”;温州市第九届戏剧节“表演一等奖”;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十佳新秀”;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提名奖等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奖项。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