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时评
3  4  
违建缘何成为
“打不死的小强”
爱心粥
让网友“拍砖”政协提案是回应民生关切
贷款买官
“土办法”
有时赛过“高大上”
对“免费”美容
要严厉打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贷款买官
2014-08-18

    众论

    S

    hiping

    贷款买官

    事件:广东省委向中央第八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通报中,公布了对茂名领导干部系列违纪违法案件中涉嫌行贿买官人员159人的组织处理结果。涉案者中有些基层干部的“从众”令人感喟。信宜有个镇长是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努力工作卓有成效,每次开干部大会都受表扬,但多年没有提拔。为了升任镇党委书记,他抵押贷款5万元,凑了20万元行贿,此后很快被提拔,却也因此受到处理。(8月17日《南方都市报》)

    ■薛家明

    按理说,年年先进、会会表扬,无论怎么看都是提拔的前奏,可为何多年来始终是“光打雷不下雨”,未获提拔呢?答案就是因为钱没到位,该镇长领悟到自己的“短板”,“对症下药”后很快被提拔,就是明证。连公认优秀的干部,都必须走行贿提拔的升级路线,茂名官场“不讲理”的程度可见一斑!

    其实,“贷款行贿”是阳光晋升途径堵塞的悲情表达。试想,如果正常的升迁路径通畅,该镇长会向潜规则低头么?可以想象,该镇长贷款送礼时的悲情与无助。在茂名官场,悲情人物并非个例。据报道,最后一个向罗荫国“跑官”的谭某,已经在副处的岗位上待了8年,最终对“逆淘汰”的环境丧失信心,才上了买官卖官的“贼船”。连公认的优秀人才、坚守者都向潜规则低头,那些能力平平、业绩一般的干部,岂不更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找准自己晋级的路?由此可见,“贷款行贿”更是阳光晋级被潜规则打服的投名状。

    良好的政治氛围,阳光的晋升通道,关键在管住领导。管住领导,一方面,有关部门在选配、提拔、任命一把手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抛开表象,看到本质;抛去官望,看到民望,合理地选配一把手。另一方面,还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将一把手的权力套上笼头,让一把手不敢贪、不能贪。唯有如此,才能让“贷款行贿”的悲情不再重演。

    漫画:陶小莫

    ■李劭强

    所谓“囚徒困境”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词语。假设:“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因为,囚徒们不能彼此相信,而且缺少荣誉感和诚信意识,于是都选择了揭发而不是沉默,结果两个人都被判刑八年。

    在茂名官场,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囚徒困境”。若所有官员都不行贿,而是踏踏实实工作,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他们的晋升取决于他们工作业绩和各方评价,那么官员们既可以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也可以维系正面的社会形象,他们的晋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们根本不用担心会受到处理。但遗憾的是,有一些官员为了升官走了歪门邪道,想的不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是如何通过买官的形式实现升官发财的梦想。而且,更要命的是,这样做的好处是个人真的升职了,这样做的坏处是所有官员都处于一种被污名化的危险中。于是,“囚徒困境”开始形成,对于那些原本清廉的官员来说,他们到底要不要学得“聪明”一点?

    新闻中,有两个官员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扼腕叹息。一个是新闻由头中,贷款行贿买官的镇长。一个名牌大学毕业,工作努力的基层干部,一个工作出色,经常被表扬的干部,终于在看懂提拔的潜规则之后,放弃了最后的尊严,贷款买官。这个举动,既是其适应潜规则的表现,也是潜规则让人沦丧的表现。另一个是,最后给罗荫国送钱买官的谭某,他已经在副处的岗位上待了8年。这两名经历过挣扎和阵痛的官员,在“囚徒困境”中,最终没有坚守底线,成为了潜规则的跟随者。

    事件背后的囚徒困境

    ■吴杭民

    尽管茂名官场腐败已成集体性“塌陷”,但如果没有中央巡视组的发力,茂名腐败案恐怕不会有今天的处理结果。因为,当年,涉嫌行贿买官的159人,压根就没有受到处理,在中央巡视组的要求之下,当地才复查茂名官场窝案。从中可见,法不责众,的确是中国自古以来官场的一大潜规则,当违法乱纪的官员人数超过一定规模形成窝案、串案时,有关部门居然能“集体豁免”,显然是对法律底线的挑衅。

    试问,怎样的官场生态需要为升官贷款行贿?用人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堪称 “腐败之母”!由于选拔干部的权力没有被关进严密的制度笼子,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屡见不鲜,在个别地方,甚至演变成集体性腐败,使得事发地的官场风气浑浊不堪。你即使工作卓有成效,但不去跑官、不去买官,就没有升迁的机会,反倒是一些擅长巴结、又跑又送的官员,却能大步前进,长此以往,不仅损害、破坏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更阻碍了当地的各项事业发展。此乃茂名官场腐败案的一大深刻教训。

    茂名腐败案的第二大深刻教训在于,反腐法不责众同样可怕。已经是官场的大面积“塌陷”,但在事发后,却因为怕影响当地政坛的稳定,涉嫌行贿买官人员159人毫发无损,虽然是维持了当地一时的稳定和面子,但却是在宽容、纵容腐败,助长官场潜规则、不正之风的盛行和蔓延,形成恶性循环。

    再证用人腐败之恶

    阳光晋升途径堵塞的悲情表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评 00004 贷款买官 2014-8-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