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间道 Y uedu ■柔然乌素 曾切切地以为,自己在与植物凝神对视时,得到了一种心灵互认,也许,那只不过是在一株草里,寻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哪怕我自认为是那样的热爱植物:在一个迷你小花盆里种上绿豆,看着它的叶苗无忧地生长着绿色,看着它整个身体都倾向阳光,而我,开玩笑一样调换它们的摆放位置,不久,它也神奇地转换了方向――阳光是它们的追随;为了去拍一种据说象蛇吐信的花,特意和朋友一起跑到瓯北的蛇类研究所,当认识了这种花是异叶天南星时,心底,是如何的欢喜,尽管它们生长、开放,于我,是一种无用的存在;一本植物叶子标本丢了后,很长时间心里空荡荡的;坚决不用手去碰猪笼草的捕虫笼,明知自己的手指不会被当成小虫而遭捕;为了表白自己对植物那种“无欲无求”的向往,把自己写的一类文章分为“来生为草木”。而至到看了《植物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才学着把我和植物中的主体和客体置换一下。 在现在环境保护,绿色大行其道时,多数人依然把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停留在“人是万物之灵”这个层面,此书作者美国人迈克尔·波伦认为,这只不过是人类中心论的幻觉,而人又总倾向于高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代理地位。其实在人类利用植物的同时,它也在利用和驯化着人类,很多植物有足够的逢迎和情愿,通过满足人类的欲望而使自身更多地复制,从而繁衍下去。书中通过描写四种植物的自然文化史而同时显现植物和人类的四种共同欲望:甘甜、美丽、陶醉和控制,而代表植物分别是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铃薯。 我最喜欢书中查普曼的故事,这位把苹果种子带到美国西北边疆俄亥俄州苹果佬,是一个榜样式的人物,他如酒神一样在荒野的领域和文明的领域之间、男人与女人的界限之间、人与神的界限之间、动物和人的界限之间进进出出,上演了一部美国人以苹果开拓荒野的传说。 书中所述的由郁金香引发的投机狂热,叫人多多少少也能在现世中找到一些影子,这不过是人类一贯善于制造出来的魔鬼,只不过,郁金香的这种隐喻的天赋与人类自己的这种天赋有了双向的交流,彼此都能在双方那里找到相同的欲望。 陶醉的感觉,是一种连孩童也会去寻找的一种感觉,而如果不能把握“适度”这个词,世界将是失范的,这需要一种平衡的哲学,于是在麻醉品大麻和纤维大麻这种同一物质两种功能上,能看出植物少有的自我悖论:一个是改变意识的精神上的,一个是实用性的物质上的。 在说到植物马铃薯时,书中说到了修改植物遗传工程,既转基因,现在转基因食品已经端上了人们的餐桌,而世界上大片的农田在种植着转基因植物,我很怕我的拒绝很快就成为一种无奈,在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面人类蜜蜂的镜子时,其警示作用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植物书《南方草木状》是我看到的美丽植物书,在那里,我塞满了自己对植物的美好向往,现在知道,这是单向度的,平面的,主观的。 《植物的欲望》作者在书中说,一些典范的花,如玫瑰、百合、兰花,它们丰产并且变幻多端,是植物世界中的莎士比亚、密尔顿和托尔斯泰,它们超越了时尚的兴衰变迁,使得它们自身成为独立自主和不可忽视的。如果现在我还说自己“来生为草木”,且矫情地想成为一朵安静起来的兰花,或成为博尔赫斯的“年轻的柏拉图式花朵”,那将是多么的招摇。 与植物凝神对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