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书事 Y uedu ■记者 黄崇森 文/摄 做为大型系列丛书“身体的共同体 70后作家大系”之一,我市青年作家东君的最新中短篇小说集《东瓯小史》日前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大书店和网站销售。此书主要收录了东君的“东瓯小史”系列7篇和早期中短篇代表作《子虚先生在乌有乡》、《拳师之死》和《回煞》,集中展示了东君作为70后作家代表人物的创作实绩。 专家评价 对于东君的“东瓯小史”系列小说,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这一系列小说有东君一贯的旧和静,也有他一贯的不协调、冲突、乖谬。这也是东君很多小说中基本的策略,在他用旧式文人的“腐”的调子去讲述现代经验时,那种冲突本身就构成了张力。在这一系列小说里显得更微妙,也更具精神品质。 文学评论家贺绍俊则认为,东君是位讲究精神清洁的作家。因为要保持精神的清洁,他才对现实采取若即若离的态度,他惟恐现实的龌龊和污秽亵渎了精神的神圣感。东君的清洁感还表现在他对语言的讲究上。他追求语言的优美和典雅,他的叙述既不芜杂,也不拖沓,尤其注意从文言文中获取语言的灵感。他说:“东君写人物神似《世说新语》的笔法,寥寥数语,精神凸显。” “身体的共同体 70后作家大系”丛书的主编之一孟繁华曾专门写过评论东君小说的文章,他说:“东君的小说写的似乎是跟当下没有多大关系的故事,或者说是无关宏旨漫不经心的故事。但是,就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暧昧模糊的故事中,表达了他对世俗世界无边欲望滚滚红尘的批判。他的批判不是审判,而是在不急不躁的讲述中,将人物外部面相和内心世界逐一托出,在对比中表达了清浊与善恶。我惊异于东君的文字趣味,他的讲述方式和语言修辞,常常让我想起‘二周’先生。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是浙江同乡,而是那一招一式所致。” 70后作家 由于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涌现的一批批青年作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代际特征,于是文学评论也常常以媒体的流行语60后、70后、80后来命名新涌现的一代代作家。据了解,“身体的共同体 70后作家大系”是目前国内精心打造的一套丛书,将集体展现中国70后作家的创作成绩,入选的20多名青年作家均为当前最活跃的新锐写手。 这套丛书的编辑认为,70后作家,他们形成了一个代际的“身份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并不具有天然性,而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 东君,原名郑小泉,1974年出生于乐清柳市。他的创作以小说为主,兼及诗与随笔,部分作品在《人民文学》、《花城》、《收获》、《十月》等国内重要文学杂志发表,并多次入选国内选刊与年度选本。曾获第九届《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等。另著有短篇小说集《恍兮惚兮》、长篇小说《树巢》和《浮世三记》。 东君中短篇小说集 《东瓯小史》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