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文化周刊
3  4  
丝竹轻唱情深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4年8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丝竹轻唱情深处
2014-08-09

    “以前觉得能听听越剧、看看演出就很满足了,但现在渐渐觉得如果能在台上演一个角色,好好唱一个选段,是件太幸福的事。”心萍说,每个周末她要坐公交车到乐清来练唱腔、练身段,乐清越剧团的专业老师会前来指导。“身边人觉得我每个周末都要耽误一天时间去排练,可我还嫌这一周一天的时间太少了,不爱越剧的人是无法理解我们的心情的。”申息说,越剧也渐渐融入了她们的生活,如买衣服时就会想要买古典风格的,发饰喜欢簪子、钗、步摇。

    莲子刚加入越剧社不久,从开始会听戏到如今,越剧已经慢慢成了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没有越剧,我觉得活着都没意思。”莲子小时候喜欢听戏,越剧那咿咿呀呀的唱腔她觉得是最美妙的声音。14岁时,她从家里逃出去到乐清越剧团学戏,家里人知道后很反对,到剧团里把她找回来。“当时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不高,妈妈说,如果我去学戏,就不认我这个女儿了。”莲子说,放弃学戏后,她就开始做服装生意,一直到现在,越剧是她舍不下的一个梦。

    “现在是服装生意的淡季,前些天,我到台州的一个越剧团去当了12天的配角演员,没有收入,就是给自己过戏瘾。”莲子说,这种剧团生活,让她感觉到满足。

    “我相信每个越剧爱好者都有个舞台梦,我这辈子如果有机会能演《何文秀》中的主角,那就太好了。”莲子满眼期待,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在家里对着镜子练身段和唱腔,总是被女儿笑话,觉得我的样子太奇怪了。”

    “周末排练时,我们会请乐清越剧团的专业演员来指导,她们均是义务教学。”陈俊婷说,老师说她们这种对戏痴迷的劲头也时时感染着她们这些专业越剧演员,让她们更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我们想拥有自己的音响设备,能有一支属于自己的乐团,我还想邀请编剧为社团写剧本,能有一台接近专业剧团水平的演出。”陈俊婷描绘着未来计划。

    越剧如同她们生命中那朵美丽的花,用梦想浇灌,将让这朵花开得更娇艳。

    丝竹轻唱情深处

    夏日的午后,阳光热辣。

    市文化馆的两个排练厅内,几十名踩着厚底鞋、甩着水袖的越剧爱好者,对着落地镜重复着一遍遍动作,吟唱着一遍遍曲调,虽然额上脸上布满汗水,但在她们眼里,这是每个周末午后最惬意的事。

    据了解,在我市民政局登记的越迷社有七八家,有越迷四五百人;在各社区备案的戏迷社有几百个,人数达几千人。这些戏迷各个年龄层都有,他们自发组成百花越剧社、清雅戏剧协会、东塔小梨园、星光老年文艺协会等戏剧社,私人投入经费,利用空时间排练、演出。

    ■记者 郑露露

    7月20日14时,从市文化馆门口进入,一楼大厅内有画展在展出,一位挂着老花镜的老者低头仔细看着画,头随着楼上传来的咿咿呀呀的越剧晃着,这悦耳的唱腔仿佛成了看画展最好的配乐。“不知道是谁唱的,听不太清楚唱的什么,不过挺好听的。”老者向记者指了指楼上说,“你可以上去看看。”

    拾级而上,越剧唱腔声越来越响,推开排练房的玻璃门,几十个穿着排练戏服和厚底鞋的女子或坐或站,三三两两聚成一处,练习动作和唱腔。

    每个周日的上午和下午,市文化馆百花越剧社的社友们都在此排练。不像专业的越剧团有专门的乐班或音响设备,他们排练的音乐设备是手中那台小小的手机。

    “我们两个差不多是一年前入社的。”心萍和申息两人坐在地板上,手上拿着一部黑色手机,里面正播放一段越剧视频,一边看一边跟着画面中主角的动作比划着。“我们俩要排练的是《梅陇镇》里的选段,讲述皇帝微服私巡时看上了一名酒家女,初遇时的场景。”心萍向记者介绍,原剧是上海越剧院名角张咏梅和章瑞虹演的,每个动作和神态都是她们学习的样本。

    “一年多前,我到乐清剧院观看一场越剧演出,结束时,我才知道这一场演出全是由业余越剧迷演的,当时特别兴奋,就找到社团的有关负责人,加入了百花越剧社。”心萍说,她是为戏而来的,看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她期盼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上舞台,哪怕只出演一小段,也心满意足。

    申息是1993年出生的姑娘,利落的短发十分青春,看似与普通时尚的年轻人没什么不同,直至打量到她脚上的厚底鞋,才发觉她是“戏中人”。“打小就爱听越剧,爷爷奶奶、爸妈喜欢在家放越剧听,有越剧团下乡演出,我比大人还积极,看戏时很入迷。”申息说,与自己年龄段相仿的女孩,喜欢戏曲的很少,直到加入社团,她才找到了许多知音。“因为大家都是为戏而来,因为这个爱好,很容易成为朋友。”申息说。

    旭阳社区清雅戏剧协会刚于上周在市中心公园举办了一场演出,戏迷们自己搭台布置灯光,虽然舞台略微简陋,但演出的规格可一点没降低。乐团成员一字排开,二胡、琵琶、中胡、越胡、笛子、三弦、大提琴、鼓板的乐手一亮相,就吸引了百名在公园游玩的市民,早早站在前排等着演出开场。

    梅弘彬唱完《五女拜寿》的选段,观众中有人窃窃私语:“是越剧团的演员吧,唱得真好。”梅弘彬是一名越剧爱好者,一年前加入清雅越剧协会,以前只听戏,不开口唱。“真正开始张口唱也不过一年多时间,加入协会主要目的是认识朋友,大家能在一起做一件志同道合的事情。”梅弘彬说。

    清雅越剧协会把每个周三、周六设为固定的排练时间,戏迷们凑钱买音响设备、买服装。“现在正排练12个人的联唱《新十八相送》,农历八九月时,将到各地去慰问演出。”协会会长王信夫说,协会里的事情大家都有份参与,演出一起出力,社团氛围很好。

    百花越剧社目前有80名社员,全部为戏曲爱好者,各个年龄段都有。“社里“90”后的比例占30%以上,这让我很意外,原以为戏曲只有中老年人比较喜欢。”副社长钱智慧说,每当大家聚在一起唱越剧,商量演出或其他事宜,不管之前刚遇到什么烦心事,那一刻会立即抛开,这是越剧神奇的魅力。

    “社里唱腔有各种流派,行当也包括了花旦、老旦、小生等,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百花越剧社社长陈俊婷笑着告诉记者:“你看,我们的小生们风流倜傥,花旦们俊俏妩媚,大家因戏结缘,彼此之间成了好朋友。为了培养舞台上的默契,大家私下相约喝茶、逛街,彼此熟悉性情,继而能在舞台上碰撞出火花。”

    “因为社团活动要牺牲休息时间,有家庭有工作的人,会因此有些矛盾。”陈俊婷说,每当发生这些事情,大家都会伸援手。“我们会邀请家人来到社团里,让他们看到我们良好的氛围,争取家人的支持和谅解。”陈俊婷说,时间久了,大家就如同一家人一样,彼此关怀。

    “不仅在社团交友,大家也通过网络认识了许多戏曲爱好者。”钱智慧说,他为社团管理着一个网络房间,全国的戏迷都可以进入网络房间上麦练唱,演唱自己喜欢的越剧选段。演唱的同时,听众会发送“鲜花、爱心”等鼓励,同时也可以在线上交流。“人多时都排不上麦,大家都抢着唱。”钱智慧说,今年10月,全国的越剧票友会在乐清来一次实地网聚,届时会安排一次越剧票友汇演。

    “接下去每个周末,几乎都安排了演出,我们还要排演大戏《五女拜寿》,社团所有的演员全部上场,让大家的舞台经验都能得到锻炼,慢慢把社团的戏曲水平向专业靠拢。”陈俊婷说当时成立百花越剧社只是一个冲动的念头,没想到会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也许正是遇上了太多为戏痴狂的人,社团才会越来越好吧。”这是真的,喜欢越剧的人,往往都有一种痴劲。

    陈俊婷是乐清人,家住在温州,2007年开始学唱越剧。2011年7月,她在一次演出中了解到,乐清地区有许多越剧爱好者,她们渴望能专业学唱,能有机会上台演出。“我当时召集了19个人,成立了越剧社,仅经过半年时间学习练习,就在乐清剧院上演了一台折子戏,有《送信》、《盘夫索夫》、《荆钗记》、《洗马桥》等。”陈俊婷笑说,那是件挺疯狂的事情。一整台演出至少需要30人,而她们只有19人,只好一人分饰多角。“我就记得那时候自己冲上台,演一个角色就立马冲下来,后台换装改妆,之后再冲上台,从少女演到老妇,各种角色算是尝试遍了。”而正是这台有点冒险略带疯狂的演出,让她有了想把社团做大的信心。“整场演出过道上站满人,演出后有许多人来找我,希望能加入社团。”陈俊婷说,那时她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人爱着越剧。

    当老师的刘微娟是最早加入越剧社的成员之一,她也是个资深戏迷。“在家把所有行当学个遍,跟着磁带唱。”刘微娟说,她加入越剧社后,才开始跟着温州的越剧老师认真学戏,“以前只是单纯觉得越剧好听,而自己真正学会唱,才知道是如此美妙的一件事。”刘微娟唱花旦,在学戏的过程中,她才明白自己之前模仿唱腔的过程简直是瞎胡闹。老师教戏时,会细致到一句词、一个字、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会细微到手指伸出的弯度。“老师说,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就是一个越剧角色的灵魂,抓住了角色就活了。”刘微娟经过一年多专业的戏曲学习,去参加了浙江省农民戏曲大赛,并获得银奖。

    “现在想想也觉得自己胆子真大,没学多久就去参赛。”刘微娟说,比赛聚集了全国优秀的越剧票友,她演唱的是《月朦朦朦月色昏黄》选段,唱完就想直接回家不用等颁奖结果了,获奖很意外。

    陈俊婷介绍,除了刘微娟,越剧社还有其他人获得奖项,如戴晓晨获得顾锡东长三角地区十大名票奖等。

    因戏而来

    以戏会友

    为戏痴狂

    戏曲人生

    像模像样的武生招式。郑露露 摄

    百花越剧社演出折子戏《春香传·爱歌》(百花越剧社提供)

    百花越剧社演出折子戏《追鱼·书馆》(百花越剧社提供)

    清雅戏剧协会在中心公园演出。郑露露 摄

    越剧爱好者在排练。郑露露 摄

    看得出来她们是业余爱好者吗?

    郑露露 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文化周刊 00003 丝竹轻唱情深处 2014-8-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