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林梓 7月底的一个上午,骄阳似火,市环保局几位同事去看望一位环保终身志愿者何存济老人。 当我们一行人赶到北白象何老的家时,何老和几位热心的绿协志愿者早已等候多时,市环保局总工陈加强紧紧握住何老的手,连问:受伤的腿脚如何了?原来月前他因摔跤而住院手术,从拍的x片中可以看到钢管还安插在大腿中。87岁高龄的何老较上次相见略微消瘦了些,精神却依然饱满、声音洪亮,来不及细谈自己的伤情就开始聊开了环保。 27年前的1987年,60岁的何存济从教师岗位上退了下来,放下了教鞭,捡起了另一支社会教鞭——保护环境。他翻阅许多国内外有关环境保护的书籍,认为以摄取环境资源为代价、不顾环境生存的发展方式,是不可取的。他走访了环保等机构,呼吁他们应重视当前的环境,并建议如何保护环境。他就像鲁迅“救救孩子”般的向社会高声呐喊。教师出身的何老,要唤起民众对环境的认识,必须从教育着手,于是他留心各类报刊杂志,凡是有涉及环保字样的信息、知识、或与环保有密切相关的文章,他都把它收集起来,汇编成一张张小报,把这些小报在机关、学校、企业、社会团体以及相关领导进行发放、投递;他还来回奔波于各所中小学校,呐喊、游说环保知识讲座。 环保知识小报的编辑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事,需要到印刷厂编排。老家磐石没有印刷厂,他必须要到北白象镇去办,两地相距6公里。在他60岁到75岁的15年间里,每次送资料、校稿,他都骑着自行车来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遇上霜雪无论风雨,从没间断。一辆自行车,一双鞋,一份保护环境宣传报,从排版到出刊,起码要来回三四次。小报印好了,还要用三轮车运过来。多年来,三轮车费用,每期的邮寄费用,积少成多,也成了一笔不菲的金额,但他认为环保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他用近乎狂热的激情,编发各类宣教资料100多万份,录制磁带10多盒,出版《呐喊的共鸣》、《斯情绿意》、《鼎情清泉》、《环保半月谈百期选编》、《环保咨询汇编》和《环境知识读本》(自编教材),共23700本,奉献给社会。 而围绕何老的光环也是不计其数的。他是香港《地球之友》中国荣誉会员,浙江省首批绿色公益使者。1999年第一个向乐清市政府提出“驱白”,被乐清市政府采纳并受表彰。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公益使者、省级绿色家庭、温州市十大环保形象使者、温州市绿色家庭、乐清市十大环保公益使者、乐清十佳绿色家庭、乐清市文明市民。出版《磐石遗韵》,制作1:500磐石古卫城黄杨木雕模型,展现600年前古磐石人文风貌。 这就是何存济27年的宝贵财富,在他的心中,环保是永不过期的主题。 临分别时,何老从卧室里拿出一大叠他几十年来编排的部分环保宣传小报,要赠送与我们。只见“绿色校园报”、“绿园”,世界地球日的“特刊”;“碳汇林”、“绿叶文选”,还有“低碳十大准则”、“人类与自然环境”……不计其数。何老一再嘱托:部门要重视、关心民间环保社团,加强配合,不断增强群众环境意识,共同推进乐清环保事业上新水平。 陈加强说一定不辜负何老的愿望,“生态环保”等宣传载体将不定期的刊登何老的记录。当天随行的几位绿协志愿者表示每年都要搞一个计划,既要围绕全市环保中心工作,又要结合志愿者协会的要求,确定宣传活动规划、计划。像环保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这样一些环保社团组织比较有优势的项目,要做得更好,发挥得更好,影响要做得更大,成效要更显著。 作为环保工作者,我们深深地祝福环保终身志愿者何存济老人早日康复!引用他在《呐喊》中的话: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我们责无旁贷。对今天的环境,逃避和袖手旁观都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坦诚地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倘若每个人都能为这个蓝色的星球献出一点心,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环保是永不过期的主题 ——环保终身志愿者何存济老人27年的环保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