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峰 7月底的一天早上,柳市的徐先生开车上班,车开到中心大道上突然后轮爆胎,所幸当时车速不快,没有造成事故。6月26日,一辆满载杨梅的货车从天台运往温州,在高速乐清段侧翻,杨梅撒了一地,主要原因也是爆胎引发的。进入夏季,天热爆胎事故时常见诸报端,这两起事故都是本报最近刊发过的。爆胎、疲劳驾驶、超速是公路行驶“三大杀手”。据统计,由轮胎引发的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就是爆胎。夏季天热气温高,防爆胎最该引起驾驶员的重视。 对此,汽车版提醒广大车主,安全行车要保障轮胎完好是非常关键的。“七夕”因受台风“娜基莉”的影响我市出现了一段短暂的清凉,近期天气又逐渐回归晴热,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每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0℃。所以,有车族每次出车前最好先检查一下轮胎,别让你的轮胎在行车途中成为“马路杀手”。 天热后轮胎容易变形,抗拉力随之下降。市区宁康东路上一家轮胎维修点的刘师傅说,作为轮胎本身,气压不标准、轮胎老化、性能减弱,或在行驶途中轮胎轧到坚硬的金属或其他硬物等,都会导致汽车爆胎。 另外,轮胎长时间高速行驶最易发热,因此,温度升高和内胎气压略为增加均是正常的。轮胎在滚动过程中消耗了能量,一部分被轮胎吸收转化为热量,如果热量散发不及时,使胎温升高,过高的升温(超过95℃)会导致轮胎脱层,直至轮胎爆破,给驾乘人员人身安全带来危险。 [链接][Q][iche] 教你七招防爆胎 1.选择排水性能好的轮胎。夏季多雨,轮胎花纹排水能力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轮胎排水不好会导致车辆在积水路面刹车性能降低甚至打滑,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一般来讲,条形花纹尤其是单导向花纹的排水效果最好。如果轮胎花纹剩余深度小于3mm,排水效果已经较差,建议尽早更换轮胎。 2.经常检查轮胎气压。随时观察轮胎外观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由于无内胎轮胎的弹性好,柔性强,对气压适应范围大,即使已有很高的胎压也没有普通车胎那种发硬的感觉。 3.平稳驾驶。起步、转弯和制动要稳,保持汽车直线行驶,尽量减少制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以滑代刹”,减少车胎与地面因起步停车过快所造成的非正常磨损。 4.防止车速过快。车胎受冲击加重,致使胎温上升、气压增高。切不可放气或向轮胎泼水,否则会造成胎面、胎侧胶层各部分收缩不均,产生脱层、裂纹,缩短轮胎使用寿命。 5.道路不平或硬物冲击,易爆胎。尽量选择较平坦的道路行驶,遇有凹凸路面时应提前减速慢行,避免高速冲击轮胎。勤查轮胎气压,勤挖嵌入胎面花纹的小石子。 6.轮胎破损及时修补更换。靠边停车时尽量避免轮胎外侧擦碰甚至冲撞路边。轮胎修补,有标准和规范。胎面部位虽可修补,但洞眼直径一般不超过6-8mm,修补次数不宜过多,按国家标准,允许最多修补个数为两个,一旦超过两个,就应及时更换车胎。 7.紫外线会导致轮胎老化。停车应尽量停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下曝晒。 天热易爆胎 行前多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