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沥青时温度高达140多℃ ——“夏生活”系列报道之六 工人顶着烈日养护公路。陈蕾 摄 ■记者 杨海虹 通讯员 章娴 陈蕾 酷暑高温,烈日炎炎,连日来在我市的国道沿线上,总能看到一群头顶烈日作业的养护工人,滚滚热浪也不能阻挡他们忙碌的身影,尤其在铺设沥青路面时,高达140多℃的沥青让人酷热难耐,沿路没有一处遮阳的地方,但他们依然认真作业,争取早日完成施工任务。 昨日9时许,记者来到104国道城东街道坝头村附近时,看到一群道路养护工人正在路面上挖的挖、铲的铲、埋头苦干着。当时的温度为34℃,但酷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 “今天的气温虽然高,却是养护路面的好天气。”正在现场施工的老郑告诉记者,他从事路面养护已经20年了,和他一样大部分工人对这样的高温天气都已经习惯,为了保证施工作业安全,他们穿着桔色的长袖长裤工作服。高温天气是他们工作的 “黄金季”,因为这时候路面沥青黏合效果最好,铺出来的路面平整牢固,所以他们要抢抓这样的高温天气赶紧作业,顾不得天气热不热了。 头顶上是火辣辣的太阳,脚底下是晒得发烫的公路,道路养护工人们一天要在太阳下工作七八个小时。“我每天工作前,会先喝一瓶藿香正气水,以防中暑。”一名姓王的养护工人称,他们每天6时工作到10时30分左右结束,中午休息一会,14时工作到17时结束。夏天施工最难熬的是铺沥青的时候,沥青温度高达140多℃,普通人连靠近都会觉得受不了,而他们要忍耐炙热铺沥青,上面太阳晒,脚下高温烘,热气从脚底直往上蹿。 市公路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高温下铺设沥青,对于养护工人来说,是对体力和耐力的一大考验,养护工人在作业中需全“服”武装包裹严实,身上的衣服往往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实在太累了,只能靠在绿化带旁稍作休息。 据悉,我市104国道因重载车辆通行,部分路段出现板块破碎、路面松散等“病害”,影响了车辆通行安全。从5月开始,我市104国道大修工程全面开工,市公路管理局对该工程投资7500万元,工期6个月,主要对104国道城东街道新塘至坝头段、城南街道万岙至北白象段、北白象镇沙门至白鹭屿等路段,采用“白改黑”碎石化技术进行大修。 为确保大修工程按期完工,养护工人们自愿放弃休假,采取倒排工期、延长作业时间等措施,不顾酷暑,加班加点赶进度,战斗在一线。对此,市公路管理局对养护工人采取错时施工的方法,避免养护工人在正午烈日下作业,还为他们提供冷饮、夏令药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