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观察 S hiping ■左华章 6月25日,乐清市呼吁文明交通协会召开成立大会,大会虽然朴实低调、力求简单,但其会员之广、规格之高,实为我市社会组织发展史上所罕见。(见本报今日报道) “呼吁文明交通”,笔者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目前在我国大陆社会工作领域以这样六个字来命名一个社会组织,似乎还没有先例,其本身就是一个创举。 成立这个协会的“灵感”来源于市人大常委会今年举办的一次关于交通拥堵和“四小车”治理的“人民听证”会议,会后由几位人大代表作为发起人启动了筹备工作,并迅速得到市民政局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据统计,首批95名会员大多来自企业家、教师、记者、律师、工人等各类社会职业群体,其中中共党员53名、省(温州、乐清)人大代表22名、市政协委员5名。这么多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社会人,在同一时间将同一关注度投向城市交通领域,并团结和行动起来,体现了奉献社会、振兴文明的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协会的成立而鼓与呼,虽然我们不知它以后到底能“呼吁”和协助解决多少现实交通问题,但毕竟为我们初步勾勒出一幅平安出行、文明出行的美好愿景。 社会进步和发展,从来不只是政府一方面的责任,需要社会每一分子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我们生活中,总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面对各类社会问题和不良现象时麻木不仁、置身事外,一味地埋怨政府和社会“这个如何如何不好、那个该如何如何做”,而不去考虑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应该具备的良知和担当的责任,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还有何希望可言呢?反观我市社区服务联合会、河流环境保护协会、呼吁文明交通协会等一批今年相继成立起来的公益组织,之所以其社会认同和参与范围在不断扩大,正是因为它们关注民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凝心聚力链资源,造福社会做奉献,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我市构建“社会治理,人人有责”的社会治理模式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公益格局吹响了号角。 我们每一社会分子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了解他们的问题和诉求,通过合法的组织形式和渠道来凝聚社会的力量,支持和协同政府一起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推动发展,这正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唯有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作者为乐清市民政局干部) 大公益格局: 彰显公民责任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