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6月25日,温州发电厂3号机组烟气脱硝工作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至此,该公司4台机组全部实现了脱硫脱硝,将对当地环境与空气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为温州地区乃至全省“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不小的助力。 氮氧化物排放指标低于100毫克每标方、脱硝效率不低于70%、每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4万吨、人身零伤害、设备启动一次成功……温电用实际行动换来了一连串令人欣慰的数据,兑现了绿色环保承诺。 目标,绿色先锋再出发 随着大家对环保认识的深入,“绿色”成为了衡量能源质量和企业发展优势的重要指标。浙能集团把企业的发展融入到“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的建设之中,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浙能集团“绿色能源计划”引领下,温电积极谋求绿色可持续发展,主动承担企业责任、扎实落实环保任务,实施了包括通流改造、电除尘高频改造、脱硫改造等在内的一系列“大手笔”。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6月初,浙能集团与省政府签订《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温电4台机组脱硝改造项目也名列其中。 2011年6月23日,温电三期两台机组的脱硝改造工程率先获得省发改委正式批复。 温电迅速成立了由公司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并结合机组检修计划分步有序地开展4台机组的脱硝改造项目。 万事俱备,一场历时两年半、倾注着一千一百多名温电人心血的脱硝改造战役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推进着: ——2012年2月28日,一台黄色挖掘机承载着众人的希望,挖开了温电5号机组脱硝改造项目的第一铲土。 ——2012年11月15日,5号机组脱硝工程完成168试运行,成为了浙能集团与省政府签订环保责任书后实施的首个脱硝改造项目。 ——2012年12月27日,4号机组脱硝改造工程通过168试运行,正式投产运行。 ——2013年1月5日,6号机组脱硝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同年12月25日通过168试运行。 ——2014年6月25日,3号机组脱硝工程通过168试运行。 至此,温电的脱硝改造工作落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攻坚,绿色工程在推进 回顾两年多的改造之路,有喜悦也有考验。 由于现场施工空间狭小,地下管网埋设复杂,电缆障碍物多,且大量设备需要拆改,又不能影响公用系统运行,如何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成了攻关课题。温电和施工单位充分沟通,提前谋划,确保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等有序可控。 安全第一,是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针对工程“高空作业多、起吊作业多、交叉作业多”情况,温电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抓细节、抓防范,通过细化管理制度、规范作业、强化安全检查等措施建立了环环相扣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温电还坚持把握源头,狠抓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对每台机组分首次、中间阶段、整套启动前三个阶段的质检,在每日的专题会、每周的协调会、每月的质量例会上,都将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确保工程的施工工艺水平精益优良。 凝聚,绿色勇士在冲锋 脱硝改造过程中,温电不时开展劳动竞赛、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创先争优的“酵母”在此次攻坚战中充分发挥作用,“团结互助,勇争一流”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顶高温、冒酷暑,跑汽机、爬锅炉,挥汗如雨,不改初衷,形成强大的团队力量。 终于,温电人以严谨和高标准确保机组脱硝运行优产优效。 在温电的发展蓝图上,“绿色电力”的理念还在延续:到2015年,温电四期“上大压小”2台66万千瓦机组将投产,发电标煤耗、全厂发电热效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国内同类机组,烟气排放将达到燃气机组的环保标准。另外,落实省政府“五水共治”决策,温电按照浙能集团部署,对脱硫废水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最终达到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徐涵冰) “硝”净水清绿意浓 ——温电实现机组全脱硝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