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开赛10天 18人酒驾被查处 ■记者 郑茜 通讯员 李雨诺 眼下,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近期,交警部门开展“纠违治危”专项整治行动,严查酒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并对它们采取“零容忍”管理措施。 查处18起酒驾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33580起。其中,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225起,死亡91人,受伤247人。 从世界杯开赛截至6月23日,我市交警共查获13起酒后驾驶行为、5起醉酒驾驶。 6月18日凌晨1时50分许,虹桥镇一KTV后门,一辆二轮燃油助力车飞速冲向人群,造成4人受伤。 经交警调查,肇事司机周某系醉酒驾驶,且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周某称当天在酒吧边看球赛边喝酒,之后又在虹桥三村某排档喝了五六瓶啤酒。驾驶助力车回虹桥镇港沿村时,他为了避让行人撞向了人群。 交警介绍,近期被查获的酒驾司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和朋友在酒吧里看球喝酒后驾车回家。一些被查获的酒驾司机称,他们原以为球赛结束时已近天亮,交警也该休息了。事实上,为严查世界杯期间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已调整勤务模式。据悉,交警部门将根据世界杯赛程,把直播结束后的散场时段作为整治重点时段。 边看比赛边喝啤酒,是不少球迷的“最佳观赛”模式,但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导致酒驾的发生。市民梁先生说,这届世界杯最精彩的比赛大多集中在凌晨3时,他喜欢一边看球一边喝酒,提神又爽快。比赛之后,他一定会睡上3-4个小时再开车。 补一觉再开车,是否就不算酒驾?交警部门表示,酒驾与否的界定标准在于驾车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而不在饮酒后休息了多久。据了解,人体对酒精的分解速度与每个人的体质、饮酒量和休息时间有关,因此无法确定休息多长时间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会超标。 开车险撞马路护栏 与有明确衡量标准的酒后驾驶相比,疲劳驾驶则更为隐蔽。 “以前一直觉得熬夜后开车问题不大,这次可算吃苦头了。”林先生熬夜看球后驾车回家,因极度困倦险些酿成车祸。6月14日凌晨,林先生驾车前往朋友家中通宵看球,直至第二天上午才驾车回家。 “以前有过熬夜加班的经验,所以自认为通宵后驾车回家不成问题。”林先生说,当时上车前只觉得脑袋沉重,但意识“非常清醒”。然而上路后不久,他听到背后一阵鸣号声,才惊觉自己险些撞到了旁边护栏。“眼睛虽然是睁着的,但脑子是空的,根本没看前面的路。”林先生说,再次尝试集中精神失败后,他将车拐进旁边小区停放,随后联系家人。“有了这次经历,今后肯定不敢这样开车了。”林先生感叹道。 尽管法律明确禁止疲劳驾驶,但如何认定疲劳驾驶缺少可操作的标准。一般认为,连续驾车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此外,引发疲劳驾驶的原因还跟休息不充足、身体状况等因素相关;与酒驾相比,疲劳驾驶显然难以用仪器进行科学测定。 世界杯期间将严查 为遏制世界杯期间酒后驾车高发势头,交警部门加大对重点地区的酒后驾车查处力度,特别是酒吧、大排档、咖啡厅等餐饮娱乐聚集区域。 世界杯期间,交警部门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工作重点,放在查处酒驾及疲劳驾驶上来,并增加夜查次数,扩大夜间整治规模,形成高压威慑态势,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交警提醒广大球迷不要酒后驾驶。酒精的麻醉作用将导致人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白酒、红酒、啤酒都具酒精度,驾驶人在世界杯期间须自觉遵守法律,坚决抵制酒驾;不要疲劳驾驶。睡眠不足容易出现疲劳,特别在夏季,易出现注意力和判断力下降等情况,球迷应合理安排休息和观赛时间,熬夜观赛睡眠不足时,不要勉强驾车;不要开斗气车。不要因为球队输赢产生愤懑、愤怒、狂欢等极端情绪,强超强会、超速开车、飙车;不要分心驾驶。切勿边开车边收听赛事直播、刷微博等。 球友们应互相提醒互相劝告,及时主动制止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快乐、守法、文明看球,共同维护世界杯期间交通安全秩序。 交警在严查酒驾。市交警大队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