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时评
3  4  
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美好的童年还需制度呵护
“打土豪分田地”?
不能让“帮凶”零成本
“分批次录取”该不该打破
“开豪车搭讪美女”的“实验”
是在侮辱女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分批次录取”该不该打破
2014-06-23

    “分批次录取”该不该打破

    事件:6月21日起,各地开始陆续公布2014年全国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新一轮引人关注的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而自恢复高考以来一直实行的“分批次录取”高招方法也再次引起讨论。不少家长、学生和教育专家认为,高考招生“分批次录取”的做法源自计划经济时代,应予调整。学校平等拥有招生权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考试成绩自主选择相应的学校,高考改革才能实现良性循环。(6月22日新华网)

    打破“分批次录取”何时不再是梦

    ■徐剑锋

    “分批次录取”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尽管确保了当下高考的相对公平,但放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考量,其弊端也日益显现,质疑声更是不绝于耳。

    “什么样的分数上什么样的大学”,表面上看很公平,也秉持了优胜劣汰的基本准则。但是,“分批次录取”却把高校和考生人为地划分成“三六九等”,无形中设置了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玻璃墙。

    再者,30年前分批次录取制度建立时,初衷是使国家得以集中力量先建设起一批好学校,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而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更应在多元录取、双向选择上“与时俱进”。

    为何美国、英国等国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令人向往?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双向选择的录取机制,让学生和家长感到更充分的“自主与尊重”。

    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高考改革思路。可以说,打破“分批次录取”是大势所趋,尽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箭在弦上当有时间表,也需实质性突破。对决策者而言,只要坚持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多一份敢于担当的勇气,多一点善于突破的智慧,就一定能杀出一条改革血路、走出一条教育新路。

    ■王传涛

    笔者认为,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分批录取仍然是最为公平的录取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一是,能够确保优秀的考生进入优秀的大学,除非考生主动降档,否则不会出现高分去低档学校的情况;二是,能够确保重点大学录取到高分考生,至少是相对高分,比如,二本分数线的考生没有可能进入一本的学校。或许,这两点就是所谓的不公,但是,这也对学生、对高校提供了最大的政策保护,也是公平。

    何谓公平?在高考面前,合理的分数进合理的大学,就是每个人都期盼的公平。改变高考报志愿和录取批次,如果要以破坏掉这个游戏规则为代价,则很有可能会让我国最公平的考试制度,失掉现在的公平准则。固然,这里面可能有时间上的不平等、分数上的歧视等嫌疑,但是,考试就是要赤裸裸的歧视,没有分数上的歧视,哪来择优录取的规则?又哪来现在的高考竞争?

    分数,是930万考生的发言权。而资源和排名,则是我国所有高校的发言权。优秀的学校就要招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也就要进入优秀的高校。如果你认为这样的玩法不合理,那么,我们只能说,对不起,只是你的分数不够坚挺。如果你认为你自己的才华是能够读北大清华等名校的,那么,你还可以利用“考研”和“考博”的机会。本科在二本、三本学校就读,而研究生在名校就读的案例,比比皆是。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分批录取”固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更要明白,它也确保了起码的“优胜劣汰”准则。

    ■惠铭生

    高招“分批次录取”,误导中国教育走向,是教育畸形的罪魁。而这,恰恰是高招“分批次录取”最大的恶。中国素质教育流于空喊,而应试教育坚挺,根由在于:高招“分批次录取”,毕业生有“三六九等“之分。一些家长为什么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充当起“虎妈”、“狼爸”的角色,死逼孩子上辅导班、考高分数,归根结底源于可谓是“全民性的思维”:一个人,只有上个好初中才能考个好高中,上个好高中才能考个好大学,上个好大学才能有个好工作、有个好生活……如此逻辑下的人生成败观,核心就是能否考个好大学,结果导致中国式的教育“唯分是举”,这也或恰是“钱学森之问”的症结所在。

    高等教育也有“校格”,只有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的不同,而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尤其不能分为“三六九等”。但事实上,高招“分批次录取”,让高校毕业生具有“先天性”身份差别,进而影响到用人单位先入为主、凭借校牌对毕业生进行区别和遴选,而且成为引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方向标”。可见,高考“分批次录取”改革为“同批次录取”,已时不我待,并且以期扭转社会将毕业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尴尬局面,进而扭转“唯分数、不唯素质”的各学段的教育改革,让中国教育真正走上正途。

    “分批次录取”确保了相对公平

    “分批次录取”是教育畸形的罪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评 00004 “分批次录取”该不该打破 2014-6-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