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把内销市场当作一时“避风港” ■王振峰 近日,乐清外贸企业参展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乐清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对此建议企业要内外兼修,要提高自身素质练好内功,做好创新争占市场高地。(6月12日《乐清日报》) 据报道,乐清今年前4个月实现出口37.34亿元,同比微增0.99%。年初以来,全国外贸形势整体严峻,至5月外贸增速才由负转正,外贸大省广东出口也是在5月份方实现年内首度正增长,由此可见外贸企业的困难程度。可在“由负转正”这样乐观的字眼下,我们也要看到,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仍位于荣枯线50下方(5月份数据分别是49.3%和49.0%),如此可见短期出口增长动能不强。此外,6月5日,欧洲央行打破已久的沉默,德拉吉总裁和他的同事推出了“负利率”与“欧版QE”两大宽松政策,这一政策有可能促使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出现微拐点,进而形成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对欧元却升值的“纠结”处境,影响对欧出口。一句话,后期我国出口形势要得到明显好转,仍需付出更大努力。 “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决策层一直在敲响的警钟。外贸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就更不能让它拖经济后腿。笔者认为,今年官方出台的一系列外贸稳增长措施的“含金量”将会比以往更足,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回稳态势还不错,人民币汇率短期内还会运行在稳定期间,加上乐清商务、海关等部门的用心扶持,乐清外贸企业应抓住面临的机遇,着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争取在下半年交出一份更好的外贸“成绩单”。 许多企业做加工出口,重视的是销售、数量、订单,可要拼内销市场,还需在经营、品牌、市场等方面“脱胎换骨”,也就是说有个外销转内销如何转的问题,参加国内市场的展会仅是一个简单的切入点。 笔者认为,要做好内销市场的转型,思路一定要转变。企业花大力气进行市场调研与可行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转向国内市场要先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再考虑品牌和渠道。这里,企业相关经营团队的“本土化”就相当关键,要先找好熟悉内销市场的人才,再往产品定位、品牌塑造和营销模式方面深入。 其次,借助乡缘优势,寻求乐清同业支持也相当重要。温州人、乐清人打拼在四方,在全国市场有可观的“销售大军”。本地外贸企业要善于借助这个优势,争取能尽快获得市场终端的支持。另外,开拓内销市场的品牌宣传和行业区域宣传推广,也可以借助这股力量,互相倚重,抱团发展。 在不少外贸企业眼里,做外单的收获相比,起初开拓内销那点“生意活儿”就像一碗不起眼的“清汤”。这么些年来外贸“寒冬季”不少,想“回家”捂暖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可有几家能真正坚持下来呢?外需景气一旦复苏,出口又可恢复正常,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内销又一再被“蜻蜓点水”了。企业要把内销作为再发展“锚地”,而非一时的“避风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扎扎实实地加快转型创新与技术进步,提升内在经营管理水平,大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精耕细作地拓展市场,如此内销“清汤”还不会变营养丰富的“鸡汤”吗? (作者为财经评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