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同步推进三产发展
加快现代社会治理
努力建设法治城市
我市在全省首个普及社区矫正技防
古运河白鹭屿段水草丛生
健身气功
交流活动举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市在全省首个普及社区矫正技防
有效规避人情执法
2014-06-12

    本报讯(记者 孔丽琴)昨天上午,乐清市司法局翁垟司法所社区矫正协理员王玉宇一上班,便打开“温州市社区矫正及归正人员工作管理系统”,对辖区监管的58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

    电脑屏幕上,社区服刑人员的姓名、监管等级、下次报到日期、最近报到结果等信息一目了然。电脑屏幕上还出现了一幅电子地图,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所在位置及运动轨迹均清晰可见。

    “这是电子围墙,系统根据社区服刑人员所持手机对其进行定位,若离开乐清范围,系统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14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的定位率已达90%以上,实现应配尽配,第一个完成省司法厅任务,成为全省首个普及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的县市。

    王玉宇介绍道,社区服刑人员的运动范围只要超出200米,电子地图里便会出现运动轨迹。手机定位系统每日会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5次定位,若发现无运动痕迹则会发出警报。

    除手机定位外,我市司法系统还推出了指纹、面部识别系统。昨天上午,社区服刑人员张某来到翁垟司法所报到,在进行面部识别和指纹打卡后,其报到结果立即在管理系统上映现出来。

    张某说,高科技融入司法管理系统,令他感到压力变大。“过去我只要按时到司法所签字即可以完成报到,现在不仅要刷脸、摁指纹,还要24小时带着定位手机,就像活在一堵无形的高墙里面。”

    “过去社区服刑人员在司法所进入矫正程序后,平日的活动范围完全靠本人自觉报告。若发生脱管、漏管现象,也常出现熟人求情等让工作人员棘手的情况。”近年来,我市加大社区矫正“技防”投入,通过定位手机、指纹及面部识别、档案电子化、审批网络化等方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全方位监控,有效地规避了人情执法。

    市矫正办主任董海波说,三年来我市有效监管近3000名社区服刑人员,矫正人数列全省第一,帮教近7000名刑释解教人员,实现平均重新犯罪率为0.28%,实现零重特大刑事犯罪和零恶性案件,三年四次得到司法部、省委办的肯定和推广。

    我市在全省首个普及社区矫正技防

    有效规避人情执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要闻 00001 我市在全省首个普及社区矫正技防 2014-6-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