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笔
3  4  
眼泪
登山识百草
东塔云烟
走在背后
忠节门
木头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忠节门
2014-06-07

    忠节门

    ■西逸 文/摄

    每次经过环城东路,我都会抬头看一看这个忠节门。在一片现代新楼盘建设的图景中,它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古老的回忆,但它其实也是后来新建的,从外观和建筑细部风貌上可以看出,它与真正旧时代的老建筑相去甚远。这里也是一个公交车站点,常有往来的市民在此候车,在苍老的墙基下,红红绿绿的身影是显眼的亮色。

    一天上午,我来到这里,第一次近距离地在门楼下观望,只见门楼里是一个大厅,摆放着几张长条椅子,上面坐着几位老人,他们的面前放着一个大彩电,播放着极富地方风味的鼓词,沙哑的声音和冷清的场景,有说不出的怀旧和沧桑的感觉。后来查阅《道光乐清县志》,知道老县城原有“城楼六座,东曰忠节,南曰镇海,西曰迎恩,北曰拱辰,东南曰鸣阳,西北曰肃清”。这些城楼的名称,都很有讲究,“忠节”的含义倒也好懂,应该是忠贞而有节操的意思。在现代社会若有人说忠节,估计会受到嘲笑,但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基。一个族群的思想文化不能是无源之水,从现代的角度,“忠”可以理解为忠于职事,“节”可以理解为坚持必要的道德底线。这算不算也是余英时先生所说的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性转化呢?我边想边走,从这里慢慢离开,回头再看看这城楼古旧的身影,在汽车的呼啸声中远去——在交叉的电线中,那模糊黯淡、看似相同其实面目全非的影像,倒真是一个旧时代文化在当下的贴切见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文笔 00005 忠节门 2014-6-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