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草堂读书会 ■杨佳琦 王十朋无疑是乐清历史鸿篇巨幅中最震撼人心、瑰丽璀璨的字眼。 本以为江南水乡孕育出来的书生才子必定有着温润性子,不曾想也会发出“恢复大业不能以一败而动摇”的怒吼;本以为会吟唱出“浮名夺我林泉趣,不及山僧一味闲”的高傲诗人必定无法寄居于凡尘俗世,不曾想也会在污浊晦喑的官道政途中洁身自好,赠惠于民。 我们仿佛是随着千年命轮的感召向往并寻觅至此。 两只石狮沉默地伫立于建筑前方的两侧,一小段被鹅卵石铺设成的道路通向大门,两边种满了带着春意的植被,木质的大门与屋檐,深灰的瓦砾参差排列,大门的正上方有一块匾额,匾文:梅溪草堂。字迹飘逸,行云流水。王十朋的石像正对着大门携卷而立,目光远眺,身影坚毅。建筑内部的布局和结构是根据史学资料还原归本,大到整体格调,小到竹木稻草,都让人有自然之感。古色古香,尤其是那一朵朵娇艳得如同滴血的花儿散发出夺人心魄的香,失神,失魂。仿佛流年似水,千载一瞬,置身南宋。 读书会的活动地点在建筑左侧的一间屋宇,一两排轩窗,四五级石阶,七八分开阔,有着十足情调和气质的楼檐下的空地中摆上了可容纳三十余人的环形桌椅,作为东道主的“会长”和“村长”为我们每人接了杯状元茶。入座,手不自觉地捧起茶杯开始小啜,来缓解初始时的尴尬氛围,我不是一个爱茶之人,不会在品茶时根据茶艺的步骤徐徐而来,道出各中甘涩,但在茶香于我的口腔里晕散开来的罅隙中,情不自禁的开始在脑海中寻找描绘它的溢美之词,就如同信徒叩首在天主的面前,极尽言语的赞诵。 在“村长”讲解完王十朋的生平之后,便是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每个人轮流着介绍自己带的书,真心发觉大家都可爱到不行,腼腆的,低头的,说话断断续续的,音量低沉的,脸颊的小粉红迅速蔓延至耳根的,活泼的,一副话唠样的,东扯西谈,却能将活动的气氛炒热,使每个人的嘴角都能微微上扬至一个好看的弧度。不管每个人的性格怎样,但从大家挑选的书籍来看,我们都是用心的,也是真心希冀自己喜欢的书多一个爱他的人。最后的环节叫“漂书”,也就是将书籍交换。看到朋友们得到喜欢的书时,那满足的眼神,和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的神情,我才终于发现与领悟到他们对于文学的热忱与面对文学时的卑微。我打开手中换来的书,指尖摩挲着纸面,精美的装帧,秀丽的正楷,仿佛白衣盛雪,烟雾纸伞的水乡女子,书卷里散发出一股熟悉且淡雅的芬芳,撩拨着我的欲望。我想将他圈揽与拥有,但发现这极短的时间里,真是做不到,他如同渺茫的歌声,似有若无,朦胧无尽,我只能欣赏他的大意罢了,却是那样的喜不自胜。 结束后,我走至屋檐下,抬头望向天空,心想:即使相隔千年,我与王十朋依旧望着同一片天空;即使他不知此时的我,我也不懂那时的他,但我仍然要感谢与他,感谢他留给我们的花香,茶香,书卷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