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看点
3  4  
36家文化礼堂落地生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6家文化礼堂落地生根
2014-05-28

    36家文化礼堂落地生根

    多彩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记者 朱琼洁

    走进柳市长虹文化礼堂,古色古香的韵味扑面而来,漫步其中,文化长廊、龙档展示厅、文化礼堂……一个个“文化坐标”擦身而过。不论是那童音绕梁的启蒙礼、深深鞠躬的敬老礼、18岁的成人礼,还是村干部庄严的就职礼等,都在这里尽情展现。如今,文化礼堂已在长虹村生根,让村民多彩的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乐清市按照浙江省、温州市农村社区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统一部署,突出“红色细胞,精神引领”这一主题,坚持创建特色化、执行标准化、奖励层级化、参与社会化、活动经常化、整体规模化,建成首批36个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面覆盖,超额完成省重点文化礼堂建设任务,打造出具有乐清特色的沿海、平原、山区农村文化礼堂带。

    这些文化礼堂各有特色,其辐射力宛如一根根精神脉络,在一个个村庄延伸开去,闪烁着各自独特的光芒,点亮了当地村民的精神生活。

    一堂一品

    尽情“绽放”地域特色

    走进南岳社区文化礼堂,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设有渔猎民俗馆、高跷民俗馆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展示馆,还有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文化礼堂两侧的“六廊”显示牌整体设计,对当地的民俗特色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民俗廊上,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南岳的传统渔猎方式——叉海蜇、打黄鱼、张鹰捕。励志廊的钻石婚榜、学子榜、乡贤榜、感人孝媳榜等榜单上,每一个名字都讲述着感人的故事。还有历史廊、成就廊、民风廊、文艺廊等展示南岳社区历史沿革、人文特色。

    像南岳社区这样的农村文化礼堂,乐清共建了36个。这36个文化礼堂,依托各自特色、不同文化,演绎不同类型的文化大餐。

    一村一色、一堂一品。挖掘乐清的地域文化资源,特别是以民俗文化、特色文化、非遗文化为引领,突出文化礼堂的文化内涵。

    在民俗文化方面,柳市镇的划龙档、划龙舟、划首饰龙,虹桥镇的抬阁、高跷、地戏《老鼠嫁女》,芙蓉镇的板凳龙,白石街道的春节划龙船,淡溪镇的元宵舞龙,翁垟街道的舞鱼灯,乐成街道的拔龙马等活动,精彩纷呈。在特色文化方面,柳市镇长虹村的电器文化、虹桥镇南岳社区的戏曲文化、盐盆街道联丰社区的盐文化、雁荡镇雁山社区的旅游文化、清江镇鲤鱼山村的红色文化、淡溪镇梅溪村的先贤文化和黄塘村的杨梅文化、北白象镇磐石社区的抗倭文化等,各具特色。

    各文化礼堂积极整合地方特色文化,挖掘推出民俗特色文化。如雁荡松垟、清江鲤鱼山、虹桥大乌石等村建成了农耕文化馆,虹桥南岳社区建成了渔猎文化馆,盐盆盐丰社区建成了盐文化馆,柳市长虹村建成了龙档非遗文化馆等。仙溪南閤文化礼堂建在南閤牌楼街内,展示了章纶文化,成为当地的旅游亮点和文化地标;石帆前林文化礼堂建在农业生态观光园内,以园养堂,还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致富的好机会。此外,我市还以文化礼堂为载体,积极展示各地的非遗文化,彰显乐清深厚的文化底蕴。如细纹刻纸、黄杨木雕、龙档、首饰龙、彩泥塑、剪纸、米塑、蓝夹缬等。

    据了解,我市计划到2017年所有社区均建成一个以上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三型”于一体的文化礼堂,打造当地老百姓的“精神家园”。

    凝心聚力

    出钱出力出谋划策

    走进清江镇鲤鱼山村的文化礼堂,浓浓的文化气息、和谐的邻里之情扑面而来。礼堂两边的墙上展示的是村情村史、乡风民俗等文化宣传图画;二楼是一个民俗展览馆,里面有水车、织布机、花鼓桶、筘、年糕印等传统的生活用品、工具等。这些难得一见的“老古董”,都是村民们听说要建民俗展览馆后自愿捐出来的。“我们村去年6月份开始筹建文化礼堂。我们首先想到建立一个民俗展示馆,通过村老年协会,发动村里的老人捐出家里一些比较古老的用具。没想到会后的第二天,村民们就纷纷送来了家里的‘老古董’,一下子收集到87件。”鲤鱼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万成说。

    “这次文化大礼堂建设,村民们凝心聚力,有物的出物,有钱的出钱,特别让人感动。”陈万成说。另外,文化礼堂建设,村里出资26万元,村里的企业家捐资13万元。清江镇鲤鱼山村两委集思广益,发动该村能人志士、文化名人、退休干部和老教师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文化礼堂建设方案,还邀请贾丹华老师定期开展文化活动指导。

    雁荡镇松垟村建起了“记忆馆”,村民纷纷把家中珍藏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老古董”捐献出来,都说“要把个人的记忆成为集体的记忆”。开设“心愿墙”,标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有事您说话”等对话框,那些有某方面特长的志愿者,在墙上提供信息,那些需要帮助的也到墙上提供信息,真正打造一个实用、群众能用起来的文化礼堂。特别是镇党委宣传委员陈霞,在礼堂建设过程中全程参与,精心指导,亲力亲为,村民送上锦旗,称其为“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市财政去年下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专项资金580万元,并结合“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工作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进行扶持。同时,我市成立了农村文化礼堂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团,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我市建立并落实文化礼堂总干事制、文化大使联系制、月月主题活动制、每月“礼事日”制等,坚持在“建管用”上做文章,以设施建设为本,长效运行为主,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

    我市一批在外乐商除了参与全市重大项目的建设,还积极资助文化礼堂建设。清江镇北塘村党支部书记苏德生个人投入2000万元作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更是把文化礼堂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高薪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团队专业设计,亲把设计关。虹桥镇南岳社区在柯桥经商办实业的老板们纷纷慷慨解囊,捐出300万元支持文化礼堂建设。柳市吕庄、雁荡松垟等地的一大批在外企业家,也纷纷资助文化礼堂建设。清江镇鲤鱼山村94岁高龄的老艺人陈明水听说村里要建文化礼堂,连续忙碌半个月赶制了一批泥塑作品和泥塑画送给该村文化礼堂;村民夏海奇也送来珍藏多年的原温州市文联主席刘文起亲手为他制作的结婚菜柜。虹桥镇南岳社区各村的村民纷纷把家里收藏的高跷、戏服、“大闹”器具等送交给展览馆。

    柳市长虹村两委积极筹建电器文化馆;城东街道黄良村借用市社科联“外脑”,认真做好村史馆的各项展陈工作。

    各村和社区的各个社团组织也成为农村文化礼堂持续活动、充满活力的细胞。北白象磐石社区文化礼堂拥有各种社团组织23个,虹桥南岳社区文化礼堂的戏曲协会达到准专业水准,曾受到央视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雁荡松垟文化礼堂的太极拳协会在我市小有名气。天成街道万桥社区的老万说:“有了文化礼堂这个文化根据地,村里的文化味越来越浓了。”

    以文化人

    文化礼仪花开乡野

    连日来,雁荡镇松垟文化礼堂里时常传出笑声,30多名村民正在排练耕读礼仪,声音铿锵有力。台上演得热热闹闹,台下看得津津有味。村民金先生偶尔有空,就会跑去看他们排练,他说:“挺有意思,文化礼堂为我们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其实,这类表演在我市各村的文化礼堂随处可见。为更好地让传统文化“种”进文化礼堂,传统礼仪“走”进农民心坎,我市许多村都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假日,在文化礼堂开展了祈福迎新、敬老礼、开蒙礼、成人礼等活动。

    去年10月的一天,在南閤文化礼堂里,20多名孩子穿着古时学童的衣服,面对着老师,双手环成圆形,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身体向前躬曲,缓缓鞠躬。在老师的带领下,经过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指聪点明、开笔破蒙、学童诵读、分发智慧笔等7个环节,顺利完成人生最重要的启蒙仪式。老师在现场教小朋友学写“人”字,并且齐声诵读《章氏家训》,先人做人做事的谆谆教诲深深烙进他们的脑海中。

    去年重阳节,长虹文化礼堂也是异常热闹,村里十几位80多岁的老人身着新装,坐在主席台的高椅上,由各自的子女、媳妇鞠躬奉茶,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意、感恩之情。“孩子们平常也很孝顺,但还是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给我奉茶,太让人高兴了。”至今回想起当初的那一幕,郑阿婆还是眼泛泪花。

    “以前没有文化礼堂时,对于我们这群老年人,除了打牌、搓麻将,不知道还能干其它什么事情,现在有了文化礼堂,邻里经常有活动要组织和参加,生活丰富了,关系融洽了,我们每天过得很开心。”柳市镇前西垟村村民赵某高兴地说。

    雁荡镇松垟村金姓与陈姓村民,一直以来关系不和,有着过不去的“一道坎”,在文化礼堂建设中,他们通过教育,化解了长期以来的对立情绪,打开了“心墙”,理顺了村两委干部关系,使村两委换届选举得以顺利进行。

    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在调研松垟文化礼堂时说:“要通过文化礼堂,把大家业余的时间吸引过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老百姓的文明素质,要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礼堂的管理中来,参与到文化礼堂的活动中来,有事干了,矛盾也少了,这样社会也和谐了。”

    市委书记林晓峰在调研文化礼堂时指出:“以文化礼堂为依托,延伸阵地功能,强化资源整合,把各部门的工作载体加入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运行中来,做好不加牌子加内容的加法,真正使文化礼堂成为多功能、通用性的活动阵地,成为村民办事中心、群众活动中心、形势政策教育中心和乡风文明传播中心。现在我们建农村文化礼堂、村民活动中心,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打造‘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农村精神文化新地标。”

    文化礼堂要聚“人气”,必须充分挖掘各村特色,整合各方资源,要以志愿精神为纽带,扮靓乡村文化团队,开展富有本村特色的文化礼仪活动,才有生命力。目前,我市各文化礼堂实行至少一月一活动,一月一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凝聚人心,重拾传统礼仪,真正打造出一批属于老百姓自己的精神家园。

    乐清市首届农村文化礼堂文化活动节活动大展演。

    市民宣讲团进白石街道凤凰文化礼堂,开展中国梦巡回宣讲。

    雁荡镇松垟文化礼堂“记忆馆”。

    城东街道黄良文化礼堂“民俗馆”。

    以上照片由市委宣传部王策提供

    松垟文化礼堂。马建河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看点 00002 36家文化礼堂落地生根 2014-5-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