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行道“瘦身”应慎之又慎 ■朱慧松 日前,城南街道南岸村村民叶先生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反映南岸昌盛西路的人行道被村两委拆除,担心存在安全隐患。 据了解,昌盛西路堵车问题困扰已久。去年,南岸村村两委请交警过来查看路况并制定昌盛西路改造方案,将昌盛西路主道由原来的7米拓宽至9米,两边人行道各向里缩进1米,保存0.5米。去年底,村两委将改造方案通知沿街村民,并于今年5月18日开始施工改造,预计一个月后完工。(5月23日《乐清日报》) 人行道顾名思义,是行人专用通道,不仅能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也是城市里一道别致的风景线。人行道是否畅通,除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品位。可在这一路段,原本就并不算宽的人行道又大幅“瘦身”,只有0.5米宽,成了不折不扣的羊肠小道,不仅看着别扭,又让行人怎么走? 有关方面之所以给人行道“瘦身”是因为要给主道“腾地盘”。平心而论,这一路段经常出现交通拥堵,堵车严重的局面,给人们的正常出行造成了很大影响,有关方面确实应引起重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道路两边都停放了车辆,导致主道变“窄”了。有关方面理应对症下药,如千方百计在周边设置一些规范的停车位,引导车辆停在更合适的地方,而不是把道路当停车场,这样主道自然会变“宽”。而给人行道“瘦身”,看似方便省事,却有“开错药”之嫌,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还存在弊端。试想一下,人行道如此狭窄,行人无奈之下或许只有从主道通行,这样人车混行,道路又能畅通吗?而且还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类似情况并不少见,在很多地方,因为要扩宽机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都大幅“缩水”,甚至消失了,行人、骑车人苦不堪言。其实道路拥堵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多措并举,不是简简单单压缩人行道、自行车道,扩宽机动车道就能解决的。而人行道、自行车道都变成了“袖珍道”,会逼着更多的行人、骑车人从机动车道通行,这样还是会堵车。 因此人行道、自行车道不仅不该被挤占,有关方面还应想方设法让人行道、自行车道“焕发活力”,设计更合理、设置更规范,让人们步行、骑车出行更为安全舒适,成为一种享受,这样城市道路会更加畅通,空气也会更加洁净。 (作者为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