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时评
3  4  
提高“知民度”当学“百晓干部”
违法建筑问题还需综合治理
山寨版狮身人面像
大红门搬迁 两城相争未必是坏事
对人情的敏感与对规则的麻木
给人行道“瘦身”应慎之又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提高“知民度”当学“百晓干部”
2014-05-26

    提高“知民度”当学“百晓干部”

    ■沈峰

    马周福是虹桥镇瑶岙社区的一名干部,驻瑶南村和界屿村,在村里,经常能看到他马不停蹄的身影。自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要求以来,马周福在走访中已收集归类了86项问题,其中28项已经协调解决。他被称为住社联村“百晓干部”。(5月23日《乐清日报》)

    群众路线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入微的行动。马周福之所以能成为住社联村“百晓干部”,是因为提高了“知民度”,他走家入户聊家常,并在村情民意笔记本中密密麻麻地记了村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村民希望虹芙公路早点建设、有村民要为子女办残疾证、有村民希望孩子早点娶妻生子、有村民建议公园里的设备要维修……不仅每户人家的联系方式、地址、去向、困难、意见等一目了然,而且他因地制宜地去解决群众反映的点点滴滴的问题或困难。

    有人说,党员干部好比是鱼,人民群众就是水。浮在上面的鱼是死鱼,游在水中的是活鱼,只有沉下去才能灵活自如。同样,“知民度”是对一个干部工作好坏的直接反映,一个不了解老百姓实际情况,不知道民情民意的干部不是一个好干部。

    由此想到去年一则“狗不叫干部”的报道:桐乡市开展机关干部“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实践活动一年多来,168名市级机关干部下派到了最基层的168个行政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变成了“狗不叫干部”。“狗不叫干部”虽然听着不雅,但是对于驻村干部来说却是一种自豪。他们经常深入基层,与百姓家的狗都熟了。

    可以想象,如果党员干部下基层走马观花,就不能倾听到广大群众的真实声音,难免被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者所愚弄,无法了解到群众所盼、所思和所求,更谈不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试想,体察社情民意、百姓冷暖的“知民度”降低了,工作起来怎能不与群众有隔阂?此前,个别地方出现群体性治安事件,就说明少数干部的“知民度”很低。

    应当认识到,党员干部沉下去深入基层,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方法问题,更是一种思想作风问题。不可否认,干部住社联村下基层,可能会吃一些苦,但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提高了解百姓疾苦的“知民度”,才能把群众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干部加强自身对社会的“阅读能力”,才能关注公共利益,关注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诉求。

    毋庸置疑,只有“脚上常沾泥”,“到村狗不叫”的干部才是勤政爱民、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基层工作是繁琐的,没有毅力和精力,没有热情和激情是干不好工作的。如果一个干部“知民度”不高,只能说明这个干部没有主动为老百姓作为,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群众身上。

    (作者为时评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评 00002 提高“知民度”当学“百晓干部” 2014-5-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