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社联村干部成村里“百晓” 他有两本村情民意笔记本 本报讯(记者 朱琼洁)“小马同志,来来来,坐一会儿。”前天下午3时许,虹桥镇界屿村村民倪岩菊一看到驻村干部马周福进自家门,就热情地招呼着,絮絮叨叨地说起儿子的近况。 倪岩菊是虹桥镇的低保户,四个子女中两个精神有问题,一个儿子至今还未娶亲,每年要支付大量药费。马周福耐心地与倪岩菊交谈了十几分钟,见她没什么要帮忙的,就起身离开了。回到办公室,他翻开一本黑色的笔记本,在“倪岩菊”的下面将这次走访的情况认真地补充进去。“他们家我去得比较多,情况很了解,所以记得简单些。”马周福说。 马周福是虹桥镇瑶岙社区的一名干部,驻瑶南村和界屿村,在村里,经常能看到他马不停蹄的身影。在他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两本村情民意笔记本,一本是黑色的,一本是橙色的。翻开黑色的笔记本,第一页写着“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十个大字,后面密密麻麻地记了村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村民希望虹芙公路早点建设、有村民要为子女办残疾证、有村民希望孩子早点娶妻生子、有村民建议公园里的设备要维修……记者数了一下,整整记了91页,每页记着三四户村民的情况,每户人家的联系方式、地址、去向、困难、意见等一目了然。 “外出人员不算,瑶南村与界屿村合起来有580多户人家,每次走访后,我都要将他们的情况记下来,再总结一下走访的心得体会,否则容易忘记。”马周福还将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类,单独摘在橙色的笔记本上。 翻开橙色笔记本,记者看到界屿村的“微心愿”——村务财务公开、孤寡老人房屋的维修、村内路灯不亮、儿子上学用的计生相关证明等的旁边都标上了红色的星号。“标上星号的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马周福说,对于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有的是他自己协调解决,有的要汇总给相关单位解决,有的则要督促村双委解决,每解决一项就用红色打上星号,不能解决的就向村民解释原因。 自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要求以来,马周福在走访中已收集归类了86项问题,其中28项已经协调解决。 为了让走访不停留在表面,马周福拒绝了村干部的作陪。“每次走访,我一般选择中午或是晚饭前后,这个时间段村民在家吃饭,家里人最齐,坐在一起闲聊,更能听到他们真实的心声。”马周福说,每次晚上结束走访,回到办公室都是9时多,只能草草吃点泡面打发晚饭。 一名村干部悄悄告诉记者,马周福是芙蓉人,没有自备车,好几次见他因走访晚归只得独自打的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