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透露,全国执行高考新方案,不会在2016年,而是2017年。语文、数学在新高考里,分量加重,这是两门必考科目。英语不再参加统一高考,而是由社会机构组织考试,学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成绩和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样分等级。(5月18日《钱江晚报》) 英语退出统一高考的消息,已经被公众热议很久了。需要强调的是,英语退出统一高考,并不意味着不用考英语,更不意味着不用学英语。明乎此,“高考取消英语是严重倒退”之类,其实论述的都是伪命题。英语还是要学的,也还是要考的,只不过不再集中在6月7、8、9日统一考试,考生在整个高中期间可以考很多次,再取其最好成绩参与招生。 因为英语科目从一次考试变为多次考试,其“拉分效应”肯定会随之减弱;如果考试成绩采取等级制而不是分数制,其“拉分效应”还会进一步减弱。只不过,那些英语成绩较好的考生也不一定就会吃亏,因为相比其他考生,他很早就可以从英语应试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其他统一考试科目的应试准备中去。 英语退出统一高考,无疑会降低英语科目的地位和重要性;而这,其实是对畸形英语教育的纠偏。我们之前的考试制度,给予了英语这门工具性学科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其称霸于求学路上的几乎所有考试,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张树华所言:“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当然,英语退出统一高考,主要还是应试层面的减负举动;之所以英语更适合成为改革对象,则与其学科特点紧密有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公共英语考试等,本身就很成熟很完善,高考英语完全可以借鉴其经验和模式。相比之下,其他高考科目就没有类似的模式可以借鉴。 高考指挥棒的制度改良效果,相当程度上决定着高中教育的质量。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取消文理分科,尊重个体的不同选择、不同兴趣,对哪科有兴趣就重点学什么,高考报考时就选择考什么,这才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选才模式。 高考指挥棒必须有利于尊重和激发考生个人的学科兴趣,而这,恰恰也是文理分科制度最受诟病之处。“以后想学什么,高考就考什么”与“高考要考什么,高中就侧重学什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虽然暂时还做不到无缝对接,但是这个努力的方向肯定是正确的。 就当下而言,还没有更为公平的制度可以取代高考;面对各种弊端,要做的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进行有效改良,尽可能给考生减负,使其可以获得更大空间专注自身兴趣。一方面减少统考科目给考生减负,另一方面让兴趣成为甜蜜的牵引,期待这样的高考制度改革,能给全国的莘莘学子,带去实实在在的福音。 (作者为时评人) 英语退出统一高考为应试教育减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