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人“零距离”对话
共谋治理城市拥堵之策
■记者 王调 孔丽琴 朱琼洁
关键词:道路管理
关键词:配套设施
政情交流会现场。记者 郑剑佩 摄
昨天下午,市政协召开政情交流会,90多名政协委员与市治堵办、交通运输局、市政园林局等6个部门负责人进行“零距离”对话,就乐清交通拥堵治理中存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互动交流。现将部分提问和答复整理刊登。
张一平委员:市区环城东路延伸工程路段全长1916米,指挥部2003年成立至今已达11年之久,但这条路至今未竣工。2013年6月,有网友在“网络问效”平台问什么时候竣工,市政园林局回答是2013年底通车;2014年1月该网友追问,市政园林局回答大概2014年底竣工。请问市政园林局,环城东路延伸工程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建成?
市市政园林局局长王东:去年是有承诺到年底全线贯通,但由于两大原因:一是政策处理;二是图纸和地质有问题,多次进行了更改,因此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展。目前各项工作我们正在抓紧努力,争取今年10月底全线贯通。
张琴委员:目前市区的路网不够完善,有很多“断头路”,如清远路、丹霞路、三环路、晨曦路、东山路等,影响了道路通行,加剧了交通拥堵。请问中心区管委会,该如何解决?有没有具体时间表?
中心区管委会主任倪海云:断头路是道路建设中最难的,因为涉及各村的拆迁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这项工作的推进相对滞后。今年,中心区主要有三条道路要推进。一是清远路,这是城市中心的主干道,分两个阶段完成,目前正在拆迁,涉及600户人家,其中235户已签订合同,130多户房子已拆迁。二是清远路隧道建设,项目较大,投资也很大,争取11月底开工建设。三是晨曦路,由于推进阻力很大,拆迁户签订合同的不多,只完成30%多的任务,争取年底开工建设。
黄蓉蓉委员:中心大道自通车后,使用率很高,但其质量备受诟病,路面和桥梁连接处沉降很多,道路积水多,部分路段坑坑洼洼,影响车辆通行。2013年,中心大道盐盆至柳市全线路面修复工程招标施工,投入使用三年不到就全线修复,这种路面状态是正常使用过程中的破损现象,还是非正常的质量问题?如是正常的破损,我们以后将如何更有效地养护道路?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朱志成:2009年贯通后,该道路实际车流量迅速加大,至2010年日均已近2万辆,但日常保洁清扫、管道疏通等道路养护工作没有及时跟上。由于路面上的石子、矿渣、建筑垃圾等没能得到及时清理,出现排水管不畅,引起道路积水现象,路面受到了影响。
2011年6月7日,根据市有关领导批示,市财政安排了道路保洁资金。此路段为市政道路。2013年7月31日,经市政府协调确定,中心大道盐盆至柳市段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维护保洁工作交至盐盆街道和柳市镇,落实了道路维护保洁资金。
可以说,此路段质量并无问题,主要是养护未及时跟上。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将加大养护的力度。
关键词:路网建设
高海余委员:我市至今开展了多次“四小车”专项整治活动,但因缺乏常态化管理,整治过后回潮现象严重。请问市交警大队,对加强“四小车”常态化管理有何具体措施?
市交警大队大队长陈宣贤:今年我们将尝试参照其他县市的先进做法和经验,采取“有序管理、市场调节、逐步淘汰”的工作思路,对“四小车”实行常态化严管,不采取运动式的打压,以市场的供需调节为杠杆,加快公共交通发展,逐步挤压“四小车”的营运市场,以达到置换车辆和市场退出的目的,最终淘汰“四小车”。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实行年检制,对客运三轮车、残疾人代步车实行一年一度年检;二是持证上岗,操作规范,按交通规则规范驶车。
董安委员:目前,我们经常看到城区的道路在开挖,特别是一些新修好不久的道路又重新开挖,工期不确定。如前段时间的市区建虹路,该道路从开挖到重新填埋好,时间跨度达两个多月,极大地影响了周围车辆通行。请问市政园林局如何避免道路的重复开挖现象?如果确实无法避免重复开挖,能否督促施工单位排出具体的时间进程表,及时告知广大市民?
市政园林局局长王东: 针对道路重复开挖问题,我市今年4月份召开城市道路挖掘修复管理联席会议,对涉及道路开挖的部门进行统筹规划,要求进行有序挖掘,及时修复。在符合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同沟同井,一并埋设。今年,市区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19条道路的路线要开挖,牵涉到市民出行问题。我局在参加新建道路初步涉及会审时,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做好各类管线的敷设协调工作,尽量做到“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避免今后城市道路建成后没几年又要开挖。
王志益委员:公共自行车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少便利,随着第二批的建成,市区的自行车网点逐步完善,但是数量还是不够,同时一些上班族较为集中的网点桩位太少,请问市政园林局,下一步市区自行车网点车辆设置计划是什么?近期有无考虑在柳市、北白象、虹桥等镇开设自行车网点?
市政园林局局长王东:2014年1月25日,我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投入使用,有49个服务点、1250辆公共自行车。目前,我市已在考虑公共自行车扩容问题,并于今年4月份在市区新增406个桩位。据统计,3个多月来,我市公共自行车总借车数57.8万人次,最高日单车周转率达12人次,排全省前列。我市计划下阶段增设50个服务站点,2200个桩位、1500辆公共自行车,主要针对人流量超过现有站点承载的区域、老城区、旭阳路等区域。
至于虹桥、柳市、北白象等镇开设公共自行车网点一事,需根据各镇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可以明确的是,目前,公共自行车平台接口等技术均无问题。
蔡旭龙委员:我市乐清剧院、时代广场、国贸大厦、宝鑫购物中心、金雁大厦等被侵占挪作他用的地下停车库,计划年内完成腾退60%。请问市住建局,这是指每个场所都清退60%的面积,还是清退总量场所的60%?如果是清退总量场所的60%,那么,首先清退哪几个场所,如何实施?
市住建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陈显秀:地下车库清理腾退是个老大难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市治堵办已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并由我局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确定了分期、分批腾退的整改要求。去年年底我局完成了乐清剧院、乐成中心停车场(宝鑫大厦)、清远综合农贸市场(乐清时代广场)、国贸大厦、金雁商厦等五个项目的调查取证工作并向使用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单。按照工作计划,今年要完成每个场所60%的地下车库腾退工作,力争2016年前全部完成。
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居民生活便利、企业和商户利益、以及多部门职责等问题,目前进展缓慢且面临较大压力。下一步,将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快中心区商业综合体和新建超市的建设,加快投入使用,从而让这部分商户有地方进行腾退的同时,避免腾退后因缺少超市等配套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根据市治堵办统一安排,联合人防、消防、工商等多个执法部门,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合力推动地下车库腾退工作,确保完成今年任务。
干方来委员:市区城西片的交通压力日渐增长,宁康西路作为市区西部的交通大动脉,上下班高峰时段以及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现象非常严重。车辆常常从宁康西路与汇丰路交叉口一直堵到千帆西路路口,给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请问治堵办,目前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如果要彻底根治城西片的交通拥堵问题,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治堵办主任叶坚: 缓解城西片交通拥堵问题,需做好建设和管理两个工作:一是启动道路建设。城西大道一期、二环路延伸和三环路延伸已被列为今年城镇路网建设项目,将于今年8月份同时开工,建成后能够有效分流宁康西路交通流量,缓解市区西片交通压力。二是严格执法管理,一方面合理设置早晚高峰岗、优化信号灯配置,通过交警的专业疏导和现场处置,提高道路通行率;另一方面,通过电子警察、违章抓拍、联合执法等手段,加大对机动车违法停放、占道违法经营、流动摊贩等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提高违法成本保障道路畅通。
方立安委员:目前,上下班高峰期,旭阳路等新区路段已出现车辆短时段拥堵现象。下半年起,市实验小学、建设路小学、育英寄宿学校等学校新校区陆续投入使用,新区仅学生和教职工人数就将超过万人,交通流量急速上升。请问治堵办,有什么预期的措施来应对新区越来越大的交通压力?
治堵办主任叶坚:我们将秉承“未堵先治”理念,采取应对措施。一要推进接连路段建设。由中心城区管委会牵头,加大攻坚力度,全力推进东山路、晨曦路、银溪路延伸的建设进度,缓解滨海新区与老城区的交通瓶颈。二要加强交通组织。未来几年,滨海新区的7个学校将有教职工和学生1.3万人,车、人流量将急速增长。我们将建议交警、教育部门做好对接,做好上下学接送车辆临时停车位的规定、学校主次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建设、周边道路进出方案设计。三是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建议中心城区管委会加快道路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滨海新区的道路畅通、有序。
关键词:新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