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上经济学 1999年,在党校上班的李利群从历史专业转向经济专业,报考了浙江省委党校。 “经济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分析工具非常犀利,可以对各种经济和社会现象进行另辟蹊径的解读。”李利群举了一个例子,说明经济学的无所不在。 “比如说生孩子,一般人从社会伦理学、生物学角度去看待,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可看作一种投资行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投进大量的精力、财力,期待自己年老时能得到孩子的照顾回报,即所谓‘养儿防老’。这项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因为孩子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蕴含着很多不可测度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 在脱产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后,李利群意犹未尽,2004年又考进复旦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 李利群至今很怀念那段求学的时光:“可以静静地阅读和思考,可以得到师长们的指点和提携,正是他们慢慢地将我引向经济学的殿堂,在我的面前打开经济学那绚丽的世界。在那段时间,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用刚刚学到的经济学原理去思考一些经济社会现象,比如中国居民储蓄为何居高不下?后来这个还成为我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民间借贷者为什么不索要更高的利息?超市的货架摆放为什么经常变动?同类店铺为什么喜欢集中在一个地段?……” 立足本土经济研究 2003年完成的《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研究》,是李利群第一次研究本土的经济现象。在这篇文章里,李利群着重分析了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结构演进中的路径依赖问题。文章中指出: 企业之间关系锁定程度过高,中心企业和协作企业合作机制极易僵化,从而带来效率缺损;此外集群内的工厂和活动可能因企业外迁而流失,从而造成本地产业的衰退。 在文末,他提出要创造更高级的要素,如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等,将产业链上的高附加值部分保留在本地。对照近二三年的倡导招商引资、乐商回归做法,可见其论点的前瞻性、预见性。 此后,李利群撰写了《乐清民营制造业生命周期探析》、《乐清经济发展: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1978—2008)》和《全球价值链视角中的原发型集群升级——以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等一系列论文。 特别是关于民营制造业生命周期的研究结论,多次被媒体引用。 这些论文频频在省级论文评比中斩获一等奖,李利群也有了小名气。2008年以来,当温州经济严重受挫,他在《乐清日报》上连续发表了《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政府的选择》、《纠结的民间金融》等6篇评论,探讨这次危机的根源、表现及其对策。他说,“经济好的时候,许多研究成果锦上添花,会掩盖屏蔽掉不足之处。而当经济下行时,所有问题都暴露无遗,提供了更全面、更客观的研究素材。” 解释社会现象 近年,李利群的研究方向,更多地转向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解决社会性话题,比如他借助三层代理模型,论证实行村账镇代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强调了村集体资产股份改造之于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上述观点比温州的三分三改早了一年时间。 他的另一篇《出租车业数量管制效应分析——基于租值消散理论的视野》,则提出“出租车数量管制目的在于减少城市道路资源的租值消散,然而管制本身能创设租金,同样面临消散之虞。数量管制的成功在于尽可能地最小化管制租金消散规模”,为城市出租车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为完成这些研究,每一次李利群都要进行极度详尽的调查和钻研。他找到一名退休的老运管,从其笔记本上一一抄录乐清出租车的数量和变化细节。在写作《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的代理会计薪酬合约分析》一文时,为了弄清楚计算方法,他在网上寻到重庆大学的一名教授,对方在网上对他进行了辅导。李利群对此有深切的感触。 “在一个县级市从事经济研究,获取前沿理论的渠道较少,对宏观态势的把握相对较弱,但是对微观运行、个案现象,可以作近距离的观察和切身的感受。如果案例做得好,可以进入专家的视野,为更高层次的研究提供素材。” 行走在经济和社会之间 ——记乐清市委党校副校长李利群 ③ 人物名片: 李利群,乐清市委党校副校长,兼任市社科联副主席,主要从事经济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 ■记者 张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