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全省率先 开展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 本报讯(记者 孔丽琴)5月13日,市司法局与市社区矫正工作者协会签订了《购买社区矫正帮教服务项目协议书》。该协会65名会员由此成为我市首批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据了解,我市目前有列入帮教的矫正人员1400余人、归正人员6000余人。多年以来,社区矫正人员帮教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着机制不顺畅、专业人员缺乏、任务重等问题。为此,今年2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者协会,通过协会平台吸引社会工作者,并对会员进行业务培训、闭卷测试,提高业务素质。 在昨日的签约仪式上,65名通过闭卷测试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协会成员正式上岗,分赴全市17个镇街开展专职社区矫正人员帮扶工作。 董春花是首批签约会员之一,此前她是石帆司法所一名临时工。“过去由于用工不规范,协理员没有归属感,人员流动性很强。”董春花说,通过协会平台与政府签订服务协议,协理员们有了归属感。同时,协议书对协理员的服务项目进行了详尽罗列,令大家在工作时更有方向感。 令董春花眼前一亮的,还有协议书对社区矫正协理员服务项目的费用进行了量化考核。协议规定,工作经费按社区矫正人员人均约1500元标准按年给付,包括社区矫正协理员工资、走访补贴、审前社会调查案件补贴等。此外,协会还制定和执行了社区矫正协理员管理办法,对协理员实行末位淘汰制,今年已有两名协理员因工作考核差,被待岗。 “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花钱雇社会力量改造社区服刑人员,这在温州乃至全省尚为首例。”据市司法局局长项昌林介绍,建立矫正协会,整合行政社会资源,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弥补了矫正工作专业力量不足、教育深度不够的缺憾,营造了管理与教育并举、监督与接纳共存的环境,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接下来,市司法局将联合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并根据有关考核情况实行绩效工资。此外,我市还将根据社区矫正人员数量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社会工作者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