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应是环境“督查” ■程绍德 10余名年逾60岁的老人戴起写有“督查”二字的袖章,沿着村庄的主干道一路走,一路仔细观察哪里存在脏乱现象,并将这些情况记在本子上。(5月9日《乐清日报》) 老人为环境整治出力的行为赢得了村民的赞叹。但我以为,面对老人对社区的爱,村民不能只有赞叹,而是应该向老人学习,也来为环境整治出力。 毕竟,这些老人已年愈六旬。尽管他们的身体不错,但精力可能没那么好了。面对村环境整治,他们也可能有心无力,无法对社区环境进行常态化的“督查”。因此,这会让很多脏乱差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而最终影响环境。 环境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我们不可能有私人定制的生活环境。因此,面对老人对环境整治出力的行为,我们每位市民都要向他们学习,都要成为环境“督查”,都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参与环境整治。 可以肯定的是,若人人都成为环境“督查”,不但能及时发现环境存在的脏乱差等问题,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不成为脏乱差的始作俑者。这样一来,环境就会得到持续整治而逐渐向好。 当然,为了让人人都是环境“督查”,有关部门一是可以建立有奖举报机制,鼓励市民积极举报脏乱差;二是有关部门要建立举报快速反应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处理脏乱差,这会让“督查”者有被尊重的感觉;三是举报方式要多样化,也要加强宣传,以方便市民“督查”。 (作者为时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