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益 口述 南孔球 整理 在清未、民国时期,坐落于柳市后街村的方德昌南货店颇有名气。创办人方博臣,其先祖居虹桥镇南岳大嵩村,后迁苏州、温州等地经商谋生,最后迁往柳市。 曾祖方博臣从小聪明,略通文墨,见识过多。他随父做小本生意,逐渐懂得经商之道,积累了不少经验。他常说:“经商之道,见在诚信而不欺,重在货真而价实。” 方博臣的诺言,在他的经商生涯中予以实现,生意越做越大,声望越来越高,在他中年时成为柳市屈指可数的巨贾,拥有大量的田地和雄厚的资本。开设的方东昌南货店除销售南北货、果品外,还拥有食品作坊,生产糕点、蜜饯、炒货、香纸蜡烛等产品。著名的“方东昌香糕”,是以糯米粉和精白糖粉为主料,配以芝麻、桂花、桔皮、丁香、八角、小茴、花椒、薄荷香精等,用特制糕盘加工而成型,稍经蒸炊而成。一包五条,每条四周做成白色的粉皮,内馅呈色,绚丽多彩。香糕配料独特,制作精良,松软酥香,口感细腻,老少皆宜,携带便利,受到顾客的青睞。不但销往南北各地,还远销新加坡、印尼等海外国家,华侨归国省亲观光,都以此作为礼品带往国外。 方博臣在经营方东昌南货店时,常感自己文化程度有限,遇到难题和挫折,均深感遗憾,除注重培养子孙外,对创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乐意支持,慷慨大方。 民国二年(1912),县府通令全县各大集镇创办女子小学,委任第三高等小学教员高性朴为首任乐清县第二女子高等小学校长。高先生深知方博臣热心教育事业,乐善好施,商约他和包宅村包敬之等人为女校创办人。高为主任,包敬之和方博臣为副主任,方捐助办学数千,建筑校舍,一时轰动全县,县府传令嘉奖。因高性朴先生之才、方博臣先生之财、包敬之先生之地三者之有机结合,不到半年功夫,终使乐清县立第二女子学校校舍顺利落成,并于第二年开始面向社会招生。 抗战时期,日军入侵乐清,西乡柳市深受其害。方博臣为避日本侵略军的掠夺和烧杀,遣散员工,把固定资产以及各种工具以数船搬至乡间隐藏。因保管不妥,损坏的拿走的,散失殆尽。抗战胜利后,方东昌南货店大伤了元气,加上方博臣年事已高,体支不支,资金缺乏,难以恢复经营,下辈人只能开小店维持生计。 方博臣慷慨解囊办学,成为佳话。在方博臣热心教育事业的感召下,其孙方孔兴和曾孙女方玲玲都从事教师职业。曾孙方成泉事业有成,现是研究果树领域的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编出版著作多部。玄孙方亮获博士后学位,担任国家科研和培养人才的重任。玄孙媳为博士学位,现在中石化上海研究院工作。 (注:作者为方博臣曾孙) 口述 Z ongyi 柳市方东昌南货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