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阅读
3  4  
《温州文史论丛》后记
《西湖梦寻》
当你改变时
世界也在改变你
——读《种树,改变了谁?》
铁皮鼓
我爱你,无关风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铁皮鼓
2014-05-10

    铁皮鼓

    ■吴丽萍

    意外的停电,让我得以静下来在恍惚的灯光下,反刍这几天来看的小说:德国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铁皮鼓》。

    文学,以及与文学打交道的人,可以是很强韧的,如鲁迅和他的匕首;也可能是很脆弱的,来一场“焚书坑儒”也就灰飞烟灭了。如果把政治强加于文学,只会扼杀掉文学。一旦将阶级的枪口对准作家,那,那支妙笔就只能长草了。

    有人说,小说家君特·格拉斯曾是个法西斯,他到现在才出来说话是如何如何地不可原谅。不明白,摆出这样一副大义凛然样子的仁兄,在战争年代,在那个不由自主的历史大旋涡中,会怎样?

    在《铁皮鼓》冷冷的文字里,隐藏着作者几多的沧桑和无奈?

    战争的可怕,想必谁都知道。德国人、波兰人、瑞典人、俄国人,一拨又一拨的军队,一拨又一拨的政治风云。除了迷惘和不知所措,手无寸铁的平民们还能做什么?

    想起了老家那个一只耳的老人。他可能做梦也没想到,仅仅几个战败的日本鬼子,就可以用刺刀剁去他一生的幸福。那么,那些在被战火一次又一次灼烧的但泽地区的人民,又有何幸福可言呢?混乱的政治运动,丑恶的现实生活, 对侏儒奥斯卡·马策拉特来说,不是地狱是什么?

    所以,他要一直敲鼓,一直敲,向这可怕可怖的世界提出抗议。他要用歌声唱碎玻璃,唱碎这光怪陆离的荒唐世界。生命如浮云,唯有精神荡气回肠。谁又能说自己比这个鸡胸驼背的奥斯卡高尚呢?

    外祖母的四条裙子、狭小的阁楼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奥斯卡,在寻找安全安静的角落。二十世纪的“神秘、野蛮、无聊”,使但泽的历史多灾多难,像那个船艏木雕尼俄柏一样,谁染指于它,就会灾祸临头。

    君特·格拉斯“试图为自己保留一块最终失去的乡土,一块由于政治、历史原因而失去的乡土”。就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做了最好的回顾和忏悔。米兰·昆德拉说:“在历史的进程中,大家都走在浓雾中。”我们怎能苛求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重大历史变革中不站错队?

    奥斯卡三岁时从台阶滚下,之后再也未曾长大。这个非常敏感而智力相当高的奇特孩子,用他与众不同的视角注视着这荒唐世界。三岁以后便决定不再长大的奥斯卡·马策拉特,紧紧抱住了他的铁皮鼓。他抗拒来自成人世界的命运安排。而他的抗拒是多么荒唐而无力啊。但是,却那样地震撼人心。

    在书中,看着那么多大人摇摆不定,那么多孩子盲目冲动,敲着鼓的奥斯卡,除了冷眼看世界之外,他也找不到出路。

    奥斯卡把鸽子称为“天底下最爱寻衅吵嘴的女房客”,许多反传统的想法充斥着他大大的脑袋。他给这世界投去荒诞却充满自由个性的眼光。唱破玻璃的奥斯卡,淋漓尽致地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诱惑他人行窃,一次次无声地割开玻璃,割开这荒凉世界的浮华表象。

    奥斯卡,对人的死亡相当冷漠,到了近乎冷血的地步,身边人一个一个的离去,对他仿佛就是一阵风吹过。在他妈妈出殡的时候,他很想坐在棺材上敲鼓;他出卖了扬·布朗斯基,这个他假想中的父亲;他间接地害死了他不想承认的父亲马策斯特。然而,这一切,在他小小的心理世界只是泛起了微澜,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对待着生离死别。最多,就是敲敲他的鼓,或者埋掉他的鼓。

    “今天,向一个三十岁的人提供的一切机会,都必须经过检验,如果不用我的鼓,那又用什么去检验呢?”是呀,黑厨娘正迎面走来。你不害怕吗?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们不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阅读 00004 铁皮鼓 2014-5-10 2